第六十二章 天色向晚,长富到了离老家两公里处的岔路口。下车后,他决定走路回家。 他感觉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于是回过头,在暮色下看到一个瘦弱的熟悉的身影从古庙走出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农,老乡,穿着有点破旧的棉袄,一脸憨厚和疲惫。 于是,他们一起结伴同行。 他打手电筒,聚集的光线拉的好长,两旁的树木房屋影影绰绰渐渐甩在身后,不远的深山,水田,一片迷茫。 “哎,今年看庙能有个一千元,我心满意足了。”他的解放鞋踩着水泥地面发出敦厚的响声,手在嘴边呵气,白雾顺着手电筒光柱渐渐散开,他快乐的开腔了。 他告诉长富,村里的庙宇,他每天早上烧香拜佛,打扫卫生......都是他在看管。家里的婆娘有腿疾,赚钱都靠他。他家靠山,木头房子,儿子儿媳在城里打工,很少回家。 “你一年收入大概多少?”长富好奇的问。 “大概有个五千多。今年橘子好价钱,3毛多,收成一万多斤。其实,种橘子不太赚钱,除去肥料,农药啥的也就赚几千元,工钱就没得算了。养鸡,养猪,有个一千元了。” “那为何还种橘子?” “哎,可有啥办法。咱们村连工厂都没。镇上有工厂,太远不方便,家里养鸡养鸭什么的照顾不过来,我老婆有腿疾......” 他说,年轻的时候也运木头,那是体力活。拖拉机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上吃力的爬行,发出震天的声响,往往到家已经深夜了,60年代每天能赚个几元,不错了,当时要供孩子上学,往往没什么富余的钱。 “今天,我到县城采购年货,顺便买件外套给我老婆。一百多一件啊,真贵。我咬咬牙买了。城里东西都贵,快餐,我才点三个菜,就10几元了。” “哎。” “有一年,我和村里的老林到北方卖橘子。那个老板开个好价钱,把我们高兴坏了。那天,他请我们喝酒,说是饭后付款给我们,我们很信任他,把橘子运到店铺门口。我们两个喝高了。他连夜运走我们的橘子,两万多斤啊,我们两家人过年都指望这些了,老人、老婆、孩子新衣服都没买,年货没备齐。你知道吗?醒过来的时候,我们两个绝望的都哭了。身上的钱仅够坐车,连饭钱都付不起了。那个时候,我们靠乞讨,才回家......” 夜色下,借着手电筒的光线,他的左眼看起来有点奇怪,暗淡无光,右眼有神。 “你的左眼,怎么了?”我诧异的问。 “瞎了”他抹了把眼睛,声音有点沉痛,裹紧外套,背更弯了。 他喜欢打猎,其实主要是为了补贴家用,野山羊、野猪可以卖好价钱,镇上的小炒店有收购。那天晚上,他蹲在樟树旁一个多小时,听到野猪的叫唤声,他悄悄的靠近,拉动扳枪,走火了......把自己眼睛打一枪,他捂着眼睛,血流如注,他挣扎着回到家时,痛晕过去...... “好在,我和老伴身体健康。我老伴跟着我受苦,没过几天好日子。我们穷人哪能生病呢,饭可以吃饱就不错了。” 老人眼睛失明之前,帮人上山砍伐木头,也能赚些钱。他进城看孙子,买点玩具和零食,就花了一天的工钱,他对自己很小气,对孙子大方。 “我经常编笼子,做扫把,镇上赶墟的时候可以摆摊儿卖,其实挺有乐趣的。咱们村子啥都好,就是交通不方便,到镇上不容易,一天就是两趟车。赚不到钱啊,年轻人留不住,都出去打工了。我和老伴商量着下个圩天到镇上抓两头猪仔,自己养猪,吃着还好吃健康,还可以卖猪肉呢......” 他一路上,说了很多。 到村口,一个跛脚的女人穿着同样破旧的棉袄,踮着脚尖张望,看到老人和长富渐渐靠近,她兴奋的抬起脚吃力的蹒跚前行...... 老人疾步如飞。 “说过几次了,这么冷的天,不要来接我。”老人关切的说。 “在家里等着着急啊。”跛脚女人急着辩解。 村里的路灯,拉长两个老人相扶的身影,温馨古旧。 冷风拂面,村子静谧异常,家家户户早早关门睡觉了。 只有,深巷,几声犬吠。(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