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长富每日做木工,想休息一下。于是他约顺子去武夷山玩。 岂知下雨,于是在旁人的建议下,走进古村落下梅。于是,和下梅相遇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缘分。 村口两边的店铺多半出售武夷山岩茶。各式包装,袋装,精装,长富和顺子逐一掂量。早就听闻武夷山岩茶品质和口感不错,清康熙、乾隆年间,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可见这里的茶历史之悠久。 古人在安静的午后,品一杯茶,望望山,望望水,望望安静又灵气的村落,手里的建盏收录一段悠悠岁月,吟出的诗句自是灵动风雅无比,毛笔下挥洒的墨色线条自然从容大气。 长富选购了一袋岩茶。手中的茶叶提袋有几分沉重,似乎带着年代的厚重感,阳光中他的步履多了几分虔诚和坚定,那是来自远古的召唤。 秀气的下梅苏醒,初露美人梳洗后的娇媚。虽然初识,竟然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觉。长富蓦地想起隔壁村——桂村,也是如此这般小桥流水人家的秀气景致。因着这种熟悉感,添几分亲切。下梅,袅娜多姿,恰如古代头插金钗,充满书香韵味的美丽妃子。她慵懒,华贵,他们的到来,不惊,不喜。 外国游客的一脸喜爱,自然溢于言表,此刻他们用稍显生硬的中文和导游对话。长富对他们的肃然起敬,不仅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热爱,更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敬重。偶尔惊呼的英文,大概是他们抑制不住的对中国古老建筑文化的热爱。文化和艺术总是超越民族,地域,语言,时空,在这样的午后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熏陶。就算偏于一隅,世人还是会纷至沓来。 此时的下梅,笑迎四方客,自然宠辱不惊,依然自顾自的美丽。 戴斗笠的清洁工,在下梅的小河,用长扫把,梳理她的凌乱,日复一日呵护着她。小河流水,长廊木桥,灯笼高悬,雕梁画栋,敞开的古玩店在午后阳光沐浴下安谧神韵。 静静的穿梭回明清时代。 如果说流水潺潺,让人怀念那一年水运贸易的繁华盛世,那么静静摩挲古玩陶瓷便随岁月长河梦回唐朝。轻叩瓷碗,聆听历史文化的声响,是今人静静守护古人留下的基业的虔诚。廊桥长凳上安静纳鞋底的老奶奶,在温暖的阳光下眯缝着眼睛,手工绣花鞋上的凤穿牡丹呼之欲出。是的,这是个让人沉醉的古村落,时光似乎静止了。 走近一间古玩店,对于陈列在木橱里的建盏、玉石、文玩,长富只是流连而过。他的目光落在随意摆放在木橱旁的两块暗红色的牌匾,他觉得有一种神秘气息。于是他让老板把他们放在门口摆好,借着天光,他看清了。据闻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之师陈宝琛亲题的匾额。阳刻,笔法娴熟苍劲浑厚。北宋词人黄庭坚的诗句。戏咏江南土风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匾额刻字,取自颔联,正是: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想必是路经此地的陈宝琛为哪间酒家题的匾额。清人题宋人的诗句,合理,若是反了,却是闹笑话了。看着木质的纹理,有浅浅的裂纹,正是历经岁月的风霜洗礼,有近百年的质感,不似做旧的模样。况且陈宝琛是末代帝师,是闽县(今福州市)人,他有到过长富所在的村镇一带,以及附近的镇上的庙宇有题过匾额。因此,长富想着觉得此匾额可以收藏。于是,议价,以800元买下。80年代的800不算少。那般小心翼翼的包裹,夕阳下那张严肃又压抑着兴奋的年轻的脸庞,步履不急不缓,是现代收藏家的行为艺术,和对古文化的尊重。 这是此行的完美,句号。(作者:黑妞)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