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土》 ——记福建省南平市首届“十大投资风云人物”、欧浦登光学集团董事长卢璋林峥嵘 书于2012年 相同的经历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两个独在异乡的寂寞心灵彼此相当投缘。1976年,两个知青作为最后一批知青相继返城,爱情的火花随着一个新生活的开始也拉开神秘的面纱。 勇敢“出”国门自费留学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76年6月,24岁的卢璋作为最后一批福州知青返回省城,被分配到福州水产机械厂当电工。去新单位上班报到的第一天,已落实政策返回福建日报社上班的父亲把他叫到书房,“你初中还没毕业就插队,学知识的年华被耽搁了。现在虽然有了工作,但一定还要再学些知识,对将来总有用处。” “文革”后,国民经济到了几近崩溃的边缘,国家建设所需的各项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历尽沧桑的老人当时就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判断知识的“春天”就要到来,老人建议卢璋工余时间上夜校,向“文革”时被打成“右派”,曾同他一起下放到建阳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的冯度教授学日语。冯教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返城后在福州实验小学办了个日语培训班。老人这样教诲卢璋,日本经济现在正突飞猛进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向日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掌握日语很重要。 勤奋好学赢取芳心 卢璋工作之余就上夜校,他的勤奋好学博得同时插队,后相继返城,被分配到福州旅社当服务员的晓余认同。她的父亲是福建农科院畜牧专家,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她上班报到的第一天,也在她父亲的要求之下参加一所英语夜校的培训班学习。俩人相识、相知之后开始相互交往。(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