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 专题
由“一”向“多”转型
2017-02-27 10:35:25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责任编辑:顺昌新闻网编辑  

“老张,你家猪栏明天就拆完了。接下来想做什么项目?”22日,延平区夏道镇罗坑村村支书张廷松一面加紧落实污染整治工作,一面将《关、拆养殖户转产、转岗意向调查表》发放到养殖户手中,了解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打算。

经过半个多月的宣传动员,罗坑村大部分村民已做通思想工作,64户养殖户签订了拆除协议。在张廷松看来,整治工作能有条不紊地推进是因为村民对保护生态的认识提高了,同时养殖户也想借这个机会找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

“这些年,村民把精力都花在养猪上,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产业。”张廷松说,罗坑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猪,到后来,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几年前,猪价持续走低,村里不少人都栽了跟头,大伙很有感触:这种集体养猪的“单一”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

村部前,张廷松和几位村委交谈着——

“去年,村里完成300多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方便机械化作业,比普通农田种植效率高多了,我们是不是考虑成立一家种植合作社?种植一些高收益的作物?”

“咱们村山垅田面积广阔的,可以联系国土、农业部门,看有没有什么适合的项目?发挥出土地最大的效益。”

……

如今,罗坑村重新将目光锁定村内自然资源,盘活集体资产,优化村产业结构,让每个年龄层的村民都有活可干。

其实,就在罗坑村隔壁的夏道镇洋头村,由“一”向“多”的转型发展,已有了具体实践。2013年,洋头村村主任郑继文开始生态农业的探索发展,当年,他成立了一家莲藕种植基地和一家中草药专业种植合作社,培育南斯拉夫雪莲藕、牛奶子、木通、板栗南瓜等作物。去年,莲藕种植基地和中草药专业合作社产值共30余万元,解决近20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里其他村民尝试种植火龙果、百香果,效益也很好。这些都是值得推广的实在经验。”郑继文相信,通过引导养殖户们加快转型步伐,发展优高农业、有机农业,尽快形成规模种植,致富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夏道镇干部介绍,镇里将以此次畜禽污染整治工作为契机,根据村民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月嫂、生态种养等实用型专项培训,逐步优化产业结构,让原本产业单一的养猪村转型多元化发展,多业并举,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共赢。

☉张李子 吴建琼 林梦琳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