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 顺昌新闻
探寻高阳上村“添丁节”
2017-02-20 15:16:46  来源:顺昌新闻网  责任编辑:顺昌新闻网编辑  

 

“上元狮炉舞烛桥、同庆轩驾传祝福”。2月19日,又是高阳乡上村村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至二十五的传统节日“添丁节”。这一天,村中只要是添了男丁的或娶了媳妇的人家,都会由村中长者牵头,联合起来主办活动,连续三天恭迎菩萨、舞烛桥灯,吃添丁酒,分添丁粿,与全村人共享添丁喜悦,同庆太平盛世。

上村是高阳乡一个典型的高山村,全村依山建房分成上亭组、河边组和外楼组等3个自然村,共170多户700多人口。老人张金宝介绍,每年“添丁节”除了添丁“做头”者负责筹办添丁酒外,举旗幡、抬菩萨、舞烛桥等仪式活动都是由各组轮流安排的,以前人丁兴旺时更热闹,还有演本地戏,据说这个活动源起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那上元狮炉、同庆轩驾就是见证。

说话间,村头的金和亭传来炮声和锣鼓声。村主任张宏林说“恭迎菩萨”活动就要开始了。正月二十三一大早,村民就开始杀猪宰鸡,祭祀牲口以公的为主,契合“添丁”之意,摆上甘蔗、橘子、苹果等祭品,寓意来年平平安安,吉利吉祥。恭迎菩萨时,先燃放村民用鞭炮自制的神铳三口,锣鼓彩旗开道,到上亭组的供奉着繁衍子孙之神的倪王庙,将戴着金花的“倪岳二圣公王”两位菩萨游接到村头金和亭安座,并请法师为添丁和娶妻人家做法保佑平安。村民们抬着菩萨,三天来每天按组在各自组内白天迎一轮回,晚上则燃起烛桥灯参与轮回,菩萨过处,家家点香,户户放炮。

笔者细观上元狮炉共分九层,炉顶一座神公狮昂首翘尾,下分三大层九小层,每层刻有杨戬、关公、秦琼、尉迟恭等武将或坐、或战惟妙惟肖;同庆轩驾亦分九层,驾顶就是人们说的三仙公(采茶仙、五谷仙、大奶仙),站立在书有“同庆轩”字样的神殿里神态祥和,同样是下分三大层九小层,每层刻有各式文官,仪态万千。炉驾四周各有蝙蝠、梅鹿等代表福禄寿喜的吉吉祥,只是同庆轩驾的部分吉祥物据说在“文革”中破四旧时被红卫兵铲去部分,多亏村中老者全力保护才得以幸存至今。当地人对“倪岳二圣公王”的来历已难述清,有的说是唐李世民敕封的距今800多年,有的说是供奉明朱元璋大将的距今600多年。

据考证,倪岳(公元1444-1501)字舜咨,明应天府上元人。倪谦子好学能文、通晓经世。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官至吏部、兵部尚书。卒谥文毅,著有《青溪漫稿》文集。笔者认为,上元狮炉何以称“上元”,与倪岳是应天府上元人(明初首都南京,古称“上元县”)相对应,且“金和亭”似比拟“唯有抗金才有和平”之意,又与明初仁人志士抵御外寇的心情相对应,也与村民所说600多年历史相呼应。并且,上村的上亭组、河边组和外楼组等3个自然村的“称呼”更像城堡这样军事战略要地的称谓,村中建有“苏州亭”,经查阅有关史事,唯有苏州沧浪亭与之共有抗金承祐的故事内涵。

笔者推测,“添丁节”之所以在今天的建瓯、建阳、顺昌一带的个别农村甚行这样习俗,与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之说没有多大关系,应与部队屯垦戍边的艰苦历史有关。就像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保证军粮在延安时期屯垦南泥湾一样,上村“添丁节”或与元末明初倪岳带队屯垦戍边有关,部队屯垦艰辛对男丁需求尤为迫切,唯此娶妻生子就成为值得庆贺的节日。至于“二圣公王”,或许是指当时帝王给予“大圣”、“二圣”的封号,并不确指两位。同庆轩驾敬拜的采茶仙、五谷仙、大奶仙等“三仙公”,均是闽越古地崇敬的本地神,应是屯垦戍边部队与地方人文信仰相结合的产物。

巡游菩萨后,上村做头的几户人家便会拿出自酿几年的红酒、自制的“添丁粿”分享给全村每位村民,以及到场祝贺的众嘉宾。这时大家都会准备好红袋子接收象征喜庆的各色各样的果品,全村人们有说有笑,边尝美酒边品美味,整村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添丁节”期间,游客们随便走进哪户人家,都会被当作贵宾,受到热情款待,村民以待客多为荣,每户少则八九桌,多则十多二十桌。来客越多,说明主人家人缘越好,来年喜事越多,福气越旺。

如今,生男生女都一样。“添丁节”习俗更多是对中华民族热闹和谐、吉祥祈福文化的一种传承。上村“添丁节”持续三天,“倪岳二圣公王”及其上元狮炉、同庆轩驾从村顶上亭组倪王庙请出后,先后在外楼组金和亭、河边组苏州亭佛座安座后,每天在各自组内巡游,最后在家家点香,户户放炮、人人串门的欢乐祥和氛围中返回倪王庙安座,至此节日的喜庆慢慢烟消云散,大山里的乡亲又开始了周年伊始的农耕生活。(林峥嵘/文 林峥嵘、张碧云、葛松满/摄)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