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昌齐天大圣文化简介 顺昌从唐宋至今,一直存在通天大圣和齐天大圣信仰民俗和实物,是齐天大圣信俗文化发祥地,顺昌境内不断发现的诸多历史实物可以佐证表明。考古发现的最主要的实证资料有:一、宝山最高峰宝峰顶南天门后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寺大殿附属文物——始建于唐末五代,元末明初重修的“宝峰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墓”(享堂),它至少比吴承恩版《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要早二百年以上。且“宝峰齐天大圣”墓碑铭文中的祖籍定语“宝峰”二字,更具有铁证意义,出自当地的宋代理学名臣“龟山杨时”、“高峰廖刚”、“槎溪廖德明”、“龙山余良弼”的墓碑铭文皆是佐证。而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中,孙行者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表明通天大圣是孙行者原型,此处“宝峰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碑铭便与历史文献相符,是最重要的实物铁证;二、宝山狐狸洞的宋代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信仰“圣现”摩崖壁刻,以及当地流传至今的相关口头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宝山摩崖壁刻北宋“元丰七年”年款的水帘洞场景;四、顺昌元坑镇曲村元代朝廷命官朝散大夫张俊忠所建的通天大圣露天祭坛;五、顺昌元坑镇大明山宋代摩崖壁刻火云洞(红孩儿洞府,当地称猴子精镇妖洞)场景;六、顺昌岚下乡黄墩村岐头自然村与宋代文献相符的猴行者的最早形象——白衣秀士神像和明代通天亭、元代通天大圣露天祭坛等;七、顺昌岚下乡郭城村明初“洪武甲子”年款通天大圣露天祭坛群,以及县境内不断发现的上百处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通天大圣、齐天大圣露天祭坛;八、明朝正德版《顺昌邑志》之贡赋志载“赋:国朝:通天神会,课钞二十三锭三贯二百文”;九、顺昌县建西镇际会村“明代齐天大圣府遗址”和后期重建的“齐天大圣府”供奉齐天大圣五兄弟神像的信仰传承,与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孙行者兄弟姊妹五人数字相符;十、顺昌县各乡镇村居传承至今的农历七月十七“齐天大圣圣诞庆典”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地和国内外,尤其台湾、港澳地区,以及新马泰各国民间信仰团体和信众,以民间信仰方式的普遍认同等等。上述文化现象以其年代久远,存在独特和境内普遍等奇特方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丰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热心游客亲临考察探访。同时也吸引了大陆、台湾、港、澳信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信众前来顺昌朝圣谒祖,顺昌被他们确认为齐天大圣祖地,顺昌宝山被确认为齐天大圣祖山,宝山双圣享堂被确认为齐天大圣祖庙,宝山圣像石被确认为齐天大圣祖身。顺昌的齐天大圣信仰文化遗存,是研究《西游记》形成史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2009年12月,以齐天大圣祖地文化为主要内涵的顺昌宝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1年6月,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授予顺昌“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齐天大圣文化研究中心”牌匾。2011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将顺昌齐天大圣信俗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顺昌与齐天大圣文化相关的自然景观 宝山风光之佛掌佑古寺 宝山风光之坤龙披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