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闽北要闻>
这7位院士,是闽北的骄傲
2021-11-19 09:21:1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均为每两年增选一次,作为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能获此荣誉,都是科研战线的领军人物和精英人才。截至目前,闽北共有7位两院院士。

闽北第一位院士——周恒(浦城籍)

周恒祖籍浦城,1946年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前身)化工系,学习期间深感水利是国家的命脉,为报效国家转读水利系,并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作为我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周恒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闽北第一位院士。他发展了流动稳定性理论,并将其用于湍流相干结构、柔性壁边界稳定性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他还对流行30多年的流动稳定性弱非线性理论作了根本性改进,并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

闽北第二位院士、首位女院士——徐洵(建瓯籍)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洵是我国海洋基因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也是闽北首位女院士。徐洵1934年生于建瓯,1951年从建瓯一中高中毕业,考入中国医科大学,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的学术生涯创下了多个第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利用DNA重组技术首次在海洋低等生物中发现人功能蛋白的原始基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基因工程实验室;率先克隆了我国海水鱼类基因,成功地构建了我国第一个拥有知识产权的海洋基因工程菌;在国内外率先破解了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白斑病病毒基因组密码,为病毒防治奠定基础。

闽北第三位院士——江龙(建瓯籍)

著名物理化学家江龙祖籍建瓯,1933年出生于上海,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56年至1960年留学苏联。江龙是我国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研制航空航天遥感胶片、制备高浓度水煤浆,以及强化采油等项目都作出重要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江龙在国内倡导并开展有序分子薄膜及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在仿生酶膜、仿视觉光电薄膜、变色泡囊仿生传感器,以及纳米颗粒制备、组装和生物效应等研究中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200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江龙曾回到家乡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谒祖。

闽北第四位院士——付贤智(邵武籍)

2009年12月,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付贤智1957年出生于邵武,1974年从邵武一中高中毕业,1978年参加高考,因两科成绩突出(物理98分,化学100分),被破格录取到北京大学化学系。1997年,付贤智放弃美国的丰厚待遇,接受福州大学的邀请,创建了我国在光催化高新技术领域唯一的研究所——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他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解决了光催化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将光催化技术应用成功地拓展到环保、建材、军工、电力等领域。

闽北第五位院士——张俐娜(出生于光泽)

张俐娜1940年8月出生于光泽,祖籍江西萍乡。196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是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201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因病于2020年10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0岁。

张俐娜院士毕生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针对农林废弃物中大量的纤维素以及海产品加工废弃物中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她利用水溶剂实现其“绿色”转化;面对最难溶解的高分子,她开创了一系列崭新的无毒、低成本的“绿色”溶解技术,用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生产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闽北第六位院士——李儒新(建瓯籍)

李儒新,建瓯人,1969年10月出生于建瓯市,高中时就把“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贴在家里的墙上,现代物理研究奠基人之一严济慈先生的这句话让他在少年时代便深受启迪,1986年考入天津大学。李儒新主要从事超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与强场激光物理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长,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也称世界科学院)官网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58位科学家当选,有7位为中国学者,李儒新是其中之一。

闽北第七位院士——吴明红(浦城一中校友)

上海大学副校长、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吴明红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明红1968年出生于浦城,1985年从浦城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先后在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多年来,将居里夫人视为偶像的吴明红带领团队开启核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应用,研发高性能碳基环境功能材料用于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致力以科技创新守护绿水青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65项。同时,她积极推动科学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目前,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船舶、化工、核工业等重要工业行业的有机污染治理,还在新能源等领域服务民生。其首创的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化学裁剪法和分子融合法,被国际同行广泛采用。吴明红还当选俄罗斯工程院、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闽北日报记者)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