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兴(右一)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在顺昌县,有一位从教33年的“特殊”园丁,他从数学讲台走向科创赛场,用电子元件和程序代码,为山区孩子搭建起追逐科技梦想的阶梯,让学生的作品屡次闪耀在全国领奖台上,他就是顺昌一中信息科技教师李世兴。 8月19日,顺昌一中校长张曙光在学校报告厅表彰本校学生,这源于数位学生在海峡两岸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活动、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以及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其中,黄李晗、林熠辰同学凭借“聪明鞋架”荣获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中学组三等奖。他们表示,最感谢的人就是比赛指导老师李世兴。 “最初,我们作品中的超声波传感器检测角度过小,只能识别鞋架正前方是否有人。这个问题一度让我们束手无策,后来是李老师耐心讲解原理并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成功优化了作品。”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学生林熠辰说,此次参赛作品“聪明鞋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帮助弟弟改掉乱丢鞋子习惯的过程。 从生活中的“灵感乍现”,到比赛中的“惊艳呈现”,一件件在各级科技大赛中夺人眼球的作品,正源于李世兴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为学生点燃科技火种。而这条路,他已经坚持了近20年。 早在2005年,李世兴在顺昌大历中学任教期间,就利用自己在编程和电子技术方面的专长,在课余时间开办兴趣班,让农村孩子也有机会接触前沿科技。 “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把科技知识带给乡村学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也让他们接触到更前沿的课程内容。”李世兴说。后来,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兴趣小组课程正式被纳入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中的特色课程,机器人编程社团也一直延续至今。 大历中学开设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做法获得了顺昌县教育局的认可,该校被列为试点,获5万元拨款用于设备更新,学生也多次在省、市级科技竞赛中获奖。2023年,李世兴调入顺昌一中,负责协助顺昌实小教育集团推进机器人教育。他同时在实小教育集团的思贤、富州校区兼任机器人社团指导教师,覆盖学生近100人,并为30余名教师开展机器人教育专题讲座。 “李世兴老师的加入,让我们的教师团队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分工更明确,协作也更高效。”张曙光说,李世兴业务能力突出,富有教育情怀,全心投入科创活动,自他加入学校教师团队,促进了顺昌一中科创教育的发展。 学生教得好不好,成绩会说话。多年来,李世兴指导的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得省、市、县级奖项超过140人次,其中国家级三等奖4人,省级一、二、三等奖36人次,实现了顺昌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创客赛事中“零”的突破。 “接下来,我打算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课程,将更新、更前沿的知识,比如人工智能基础,引入机器人创客社团。还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让生活因科技变得更美好。”面对未来,李世兴已有清晰的规划。 从数学公式到编程代码,从乡村课堂到全国赛场,李世兴老师33年如一日,以热爱与坚守,点亮山乡里的科技星火,为农村学生的梦想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林伯烟 宗治明 余琪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