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心心向农,逐梦青春”实践队一行12人,到我县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民俗与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队首站来到双溪街道下沙村畲乡馆。馆内丰富的展品与生动的介绍,让队员们沉浸式领略了当地畲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将畲族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结合,通过‘党支部 + 企业 + 农户’模式,让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水’。” 下沙村下派第一书记吴鑫海介绍道。随后,队员们走进畲族居民家中,在热情的村民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擂茶与乌饭的制作过程。“当亲手将食材一点点研磨成擂茶,那种参与感和对传统美食的敬意油然而生,也更深刻体会到畲族饮食文化的内涵。” 队员许静峥分享道。 当日,实践队还前往顺昌杉木馆宝山大圣品牌展厅。我县依托大圣文化IP,将特色农产品巧妙包装推广,打造出别具一格的 “大圣经济”,令队员们大开眼界。 在福建凯美达食品有限公司,实践队了解探寻了 “顺昌灌蛋” 这一传统非遗美食的产业化之路。企业通过创新馅料搭配,开发出金鲜酸汤、草本菌菇等多种口味,并结合各类汤底,将灌蛋制成自热速食产品,成功销往全国各地。围坐在凯美达公司的样品室,实践队队员们品尝着不同口味的灌蛋,互相交流心得体会。“非遗不是摆在展柜里的老物件,而是流动在餐桌上的活文化。” 这场跨越山海的实践之旅,让青年学子们真切感受到,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创意,当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振兴,深山里的非遗技艺、田间的特色物产,都能成为激活县域经济的 “金钥匙”。 本次活动,实践队还与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签署共建协议,校地双方将共享影像素材,共同推动顺昌文化传播。实践队还将发挥专业优势,为顺昌县拍摄宣传片,用镜头展现顺昌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与产业发展成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顺昌的独特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指导教师许瑾璐表示。(朱城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