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浓浓乡愁“炸龙节”

来源:闽北日报 | 作者: | 时间:2023-02-20

正月二十四,又是顺昌县洋墩乡田溪村的“炸龙节”。每一年的“炸龙节”村里张灯结彩,盛装迎客,热闹非凡。每一年的这一天落幕时分,田溪村顿时热闹起来,伴随着烟花和成千上万点燃的鞭炮,一场崇武尚勇、撼天动地的视觉盛宴便拉开序幕。

“炸龙节”是一个关乎祈福求安的民俗,祈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求的是人丁兴旺、家和幸福。相传宋朝年间,田溪村后惠公的女儿嫁给下孟村庆善公的儿子,公婆恩爱有加为小两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得到当朝皇帝的敕封,准立大乾祠供奉。庆善公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都会迎请后惠公夫妇和福寿公,上午到下孟村做客,傍晚再回到田溪村。后人择定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为两村人集会的日子, 每年正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会举办祭拜和“炸龙”活动。“炸龙节”当晚,家家户户在大门前都燃起熊熊火盆,并带上竹板“户出一人”到村西头的大乾寺集合接龙。这个仅有300多户1300多人的小村组建起2支舞龙队,队员都是村民们敬佩的青壮男子,他们个个全副武装,裹上湿毛巾、头戴安全帽,扎紧裤脚管,任凭围观者用鞭炮“狂轰滥炸”。一路上鞭炮声震耳欲聋,舞龙处电光四射;烟雾隔街不见人,龙身翻腾时隐时现……

田溪舞龙后来缘何演变成“炸龙”节?与1400多年前村里驻扎屯垦戍边的作战部队有关。《冯氏族谱》载,隋朝开皇年间,隋文帝派兵部尚书冯世基(上党今长治人)率10万兵马南下镇抚蛮夷,彼时交通不便粮草难以为继,冯将军拨2万军民由家姓兄弟2人分别率至邵武洪墩河墩村、顺昌洋墩田溪村屯垦戍边。开皇十一年(591),农历八月初一,冯将军视察河坊,部下隆重宴请,冯嘱托诸位要居安思危,赵子龙那样浑身是胆、勇谋双全。河坊部众遂修建将军庙,创办“抢酒节”。次年正月二十四,冯将军欲视察田溪,彼时元霄已过,田溪村正在搞“三圣公王”巡安活动,冯氏部众受河墩启发,将舞龙改为炸龙,让垦荒将士在鞭炮声中舞龙前行,即祈求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又训练了超人胆识、强健体魄,还接受炮火历练、保持军队战斗力,得到冯将军的赞赏。此后,冯氏后人在太平天国后期参加捻军,常利用“炸龙节”来躲避官军耳目进行训练,从此将习俗代代相传,有了现在的“炸龙节”。

广场上,舞龙人越舞越狂野,长龙在广场上来回游走,场面气势恢宏,让慕名而来的围观者惊叹舞龙者的胆识和气魄,这个近似“野蛮”的习俗,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象征日子越“炸”越旺。

这项民俗活动表达和传颂了田溪村与下孟村先民友善往来、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世代村民崇祖报德的信俗信仰,承载着一种浓浓的家乡情记忆,也丰富了地方的精神文化生活。2014 年,经顺昌县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徐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