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坊豆腐

来源:顺昌县政府网站 | 作者: | 时间:2022-01-20

顺昌郑坊是个不足两万人丁的小镇。自古,郑坊只是一个小小的驿站,一个从小福州洋口到沙县夏茂的驿站。时至今日,这个顺昌最南端的小镇,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只有一样,一直都没变,那就是郑坊豆腐。

郑坊豆腐名满县里,以“嫩”著称。北方的豆腐点得老,南方的豆腐点得嫩。豆腐的风格也有“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的味道,历史上不少名人都写过豆腐,其中以汪曾祺的《豆腐》写得最为什锦;以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写得最为壮烈。汪老先生听说,张家口一个叫什么堡的豆腐点得最老,可以用秤钩钩起来,扛着秤杆走三里路。而身陷囹圄的瞿秋白先生,将赴刑场前,从容恬淡地写下《多余的话》,以“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戛然而止,作为全篇的结尾,让后人参悟了七十年不止。

与北方豆腐相反,郑坊豆腐出奇地嫩,嫩得让满嘴空灵的老人笑口常开。这是郑坊的水豆腐。更有名的要数郑坊的炸豆腐(也叫油豆腐),这才是郑坊特产。

郑坊自古就有栽种油茶树的历史。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县里要求“人均一亩油茶”,给各乡镇下达指标,郑坊首当其冲。年关一到,家家户户都能分到不少香喷喷黄澄澄的山茶油,油炸豆腐就是依靠这些山灵的恩赐,用乡里人最鲜嫩的水豆腐切成小块,在油锅中煎炸出来的。这工序道来还真有点繁琐,挺麻烦。拣豆子,磨豆瓣,泡豆瓣,磨豆糊,烧开水,打豆糊,揉布袋,滤豆汁,烧汁子锅,点豆腐,等待成型。水豆腐成型后,将其切成三厘米大小,待油锅里的油温升到200℃左右,把切好的水豆腐倒入锅内,炸至四周呈金黄色即可出锅,排在竹筛上,一圈圈像围城,也像金元宝。

相传,孔明一生从不吃豆腐。这位能引领千军万马的军师,就是算不明白这豆腐的来历。一斤黄豆去皮去渣去水,还能生产出一斤豆腐,他觉得这其中一定有诈,于是,他对豆腐向来敬而远之。孔明不吃豆腐,吃豆腐者大有人在,从宫廷到贫民百姓,豆腐历来就是南北大菜中必不可少的用料,也是穷苦人们逢年过节的佳肴。民间还有把那些喜欢在漂亮女人面前动手动脚的作态称之为“吃豆腐”,由此,把这白嫩嫩的金灿灿的尤物冠上了民俗文化蕴含。

2005年,顺昌与高速公路的连接线经过了郑坊,经过了这个豆腐与南江黄羊出名的小镇。有一次回老家,正值我的好友李书记值班。闲聊中,我建议李书记在大路旁立个广告牌叫“爱我郑坊,吃我豆腐”,众人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