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畲家芦苇粽制作技艺

来源:顺昌县人民政府网站 | 作者: | 时间:2021-05-27

畲族先民自称“山哈人”,明末清初迁至顺昌。端午节畲族人民为缅怀楚大夫屈原死难节日,俗称“五月节”。家家组织人力上山采回三指大的茅竿叶,包糯米粽,每只扎成五节长的“竿粽”以祭祖先,祈求平安。

裹粽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他们选用上好的糯米拌白碱用箬叶裹碱水粽、肉粽、豆粽等,有小孩的人家还要裹些鸡婆带鸡仔粽给小孩子们玩耍(一只大粽三个角吊三只小粽),再用“黄金柴”垫在沙锅底把裹好的粽放在里面用山泉水加旺火煮5-6小时起锅即成,这样煮熟的粽不仅粽香扑鼻、颜色金黄,而且可口好吃。心灵手巧的畲家姑娘们还有用七彩丝线编织椭圆形网状蛋袋,送给孩子们装只茶蛋吊在胸前赏玩的习俗。

畲族芦苇粽跟汉族的叶子粽不一样,它是长条枕头形,一个粽子长度概有20公分左右,是用嫩篾一节一节绑起来。村民们包粽子,有母女齐上阵,有夫妻组合,还有邻里组合,他们动作快而不乱,食指作轴,将三张芦苇叶绕圈,装米,放肉,再用嫩竹篾扎紧。更为有趣的是他们一边包粽子还一边唱着畲族山歌,非常开心,现场气氛十分和谐、活跃。

2014年,经顺昌县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