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寻根】“顺昌小吃”的特色你懂吗(二)

来源:顺昌新闻网 | 作者: | 时间:2017-10-05

美食节灌蛋、乌饭、糟肉...这些小吃伴随我们生活,伴随一代代顺昌人成长。不过,作为顺昌人的你,对于“顺昌小吃”究竟又了解多少呢?顺昌小吃的特色

小吃是什么?百科释义: 1、正式饭菜以外的熟食,多指下酒菜。《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三汤十菜,添案小喫,顷刻间,摆满了桌子。”《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景兰江叫了一卖一钱二分银子的杂膾,两碟小吃。那小吃一样是炒肉皮,一样就是黄豆芽。”《镜花缘》第十二回:“酒过一二巡,则上小盘小碗,其名南唤‘小吃’,北呼‘热炒’。”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小东门街多食肆,有熟羊肉店……先以羊肉杂碎饲客,谓之小吃,然后进羊肉羹饭。” 2、今多指点心铺出售的熟食或饭馆中的经济膳食。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我缓缓地顺着街边走,向着那些伙计匆匆忙忙正做面饼的铺面,以及老太婆带着睡眼坐守的小吃摊子,溜着老鹰似的眼睛。” 3、西餐中的冷盘。

顺昌,始建于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千年古县人杰地灵,涌现出宋代名臣廖刚、理学名家廖德明、一代良吏叶宗远以及明代“天官”李默、清代“三边名将”饶元等历史名人,誉为“八闽善地、文献之邦”;闽台交流渊源深厚,境内因拥有大量宋元以来齐天大圣信仰实物遗存和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授予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齐天大圣文化研究中心”,被专家学者、台湾及东南亚信众奉为“齐天大圣祖地”。顺昌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杉木之乡”、首批十大“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拥有“中国竹荪之乡”、“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航天育种高科技应用农业示范基地”等14块国家级金牌。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寺大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宝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华阳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元坑以及“江南第一窟”合掌岩佛窟等16处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景区,是福建省旅游发展重点县、十大新兴旅游县。“如来顺昌、福运齐天”,人们纷纷前来祈福、朝圣,孕育出独特的祈福文化和大圣信俗文化,是一座祈福的城市,有“福城”顺昌之称。三才者,天地人;三星者,福禄寿。围绕着宝山“双圣享坛”、合掌岩“万佛石窟”、高阳李默广场“天官赐福”等3个祈福道场孕育出的祈福文化,所折射出象征着幸福、团圆、孝顺、安康、出仕、扬名等祈福文化便成为顺昌小吃的特色精髓,其中以仁寿镇“振健饭庄”张振健为传承人、于2011年列入南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仁寿灌蛋”,为“顺昌小吃”的代表之作,其它地方也称为“肉灌蛋”或“蛋(大)满贯”。

顺昌小吃的特色,立足山区的生态、自然景观,有了这样一些特色。一是地方种植的农副产品。如大干百香果、元坑莲子、洋口早春红玉、大历竹荪、岚下竹子种植基地等,依托这些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百香果汁、莲子羹、西瓜汁(又称红军饮料)等,自然产生了体现地方特色的果汁类小吃。二是地方人文历史传承。如元坑蒜燕底、元坑芙蓉蛋、元坑进士饼、畲族乌米饭、仁寿灌蛋等,这些本地小吃背后的故事,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敬老爱幼、团圆和睦、邻里亲情的精神,让人们在品尝小吃之余,了解美食故事之后,又多了份传承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故乡的乡愁情怀。三是随着顺昌地理沿革的变迁,或者相应的历史背景,由五湖四海带进的美食。如高阳、岚下原属瓯宁府,洋口曾为“小福州”,建西曾是闽、沪、皖、鲁四省协作共同开发建瓯西部林区的典范,随着顺昌沿革的变迁也荟萃了各地小吃,如洋口渔丸、建西大饼、李默素丸等。由此可见,不见经道的小吃不仅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资源,也传承着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到顺昌游福地,品小吃明大道,千年古韵悠悠,舌尖乡愁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