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洋口镇沙墩村的现代化加工车间里,一颗颗包裹着鲜香馅料的灌蛋正经过标准化流水线加工,从传统街巷美食蜕变为走向全国的热销产品。带领这一切发生的,是返乡创业青年黄占禄。2023年毅然返乡创业,入驻顺昌县洋口镇工业园区,创立福建凯美达食品有限公司。带领企业实现灌蛋非遗美食产业化,2024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带动200余人就业。这位敢闯敢试的年轻人,用创新思维激活非遗美食活力,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返乡寻梦·“让非遗美食走得更远” 灌蛋,作为顺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素有“银包金”之美誉,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怀。但长期以来,手工制作的局限让这道美味难以走出地域。2023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黄占禄,怀着对家乡非遗文化的眷恋和创业的热忱,毅然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创业。“我就是想让家乡的灌蛋被更多人吃到,让这门老手艺活下去、火起来。”谈及创业初衷,黄占禄语气坚定。
创业初期,他全身心投入灌蛋的标准化研发,从蛋液分离到馅料调配,从灌装工艺到杀菌保鲜,每个环节都反复试验。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他对接上食品加工领域专家,引进高温杀菌釜等先进设备,终于攻克了灌蛋保质期短的难题,实现了从手工到标准化生产的跨越。 创新破局·“传统手艺要跟上时代步伐“
“守好传统味,更要开创新吃法”是黄占禄坚守的创业理念。在保留灌蛋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他凭借勤学不辍、勇于钻研的精神,创新研发出自加热产品,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品尝到热乎的灌蛋。为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他将灌蛋与竹荪、黑木耳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结合,研发出菌菇味、鸡汤味、酸汤味等9种特色口味,不断推陈出新引领美食风尚。 针对不同消费场景,他将产品分为带汤品和无汤品两大类,带汤灌蛋经高温消杀保质期达12个月,无汤灌蛋采用锁鲜工艺保质期30天,全面覆盖不同销售渠道需求。如今,走进凯美达的加工车间,身着整洁工装的员工们手法娴熟地操作着,从馅料灌入到封装杀菌,全流程标准化作业让非遗美食焕发新生。 共富同行·“一人富不如大家富”
在销售渠道上,黄占禄探索出线上线下多元化模式。线下与朴朴超市等知名零售商合作,让灌蛋走进寻常百姓的购物篮;线上携手返乡创业伙伴李麟团队,借助直播平台展示灌蛋制作过程与独特风味,让非遗美味搭上直播“顺风车”跨越地域界限。2024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企业发展的同时,黄占禄始终不忘带动乡邻。“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孩子,还能有收入”,这是车间务工人员的真切心声。目前,凯美达食品已带动周边农户、妇女等全产业链200余人就业,其中吸纳弱势群体26人、留守妇女32人。 洋口镇党委组织委员林炜翔表示,黄占禄的创业故事生动展现了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镇党委、政府将持续做好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为返乡创业者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让更多像灌蛋这样的非遗瑰宝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