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秋时节,走进建西镇慈太村,连绵的瓜架下,墨绿油亮的水果冬瓜如灯笼般垂坠,村民们穿梭其间,采摘、搬运、装车,忙碌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一车车即将发往江苏、四川等地的水果冬瓜,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更凝结着慈太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走出的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这一产业的发展,也是建西镇大力推动“三乡人”政策、汇聚人才活力的一个缩影。通过唤醒懂农业的“原乡人”、唤回有经验的“归乡人”、引来有技术的“新乡人”,建西镇党委政府有效整合了人才资源,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建西镇慈太村土壤肥沃,浇水灌溉系统完善,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天然宝地。然而,多年来,村民们多种植传统作物,经济效益有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成为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我们不能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村党支部会议上,“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成为班子成员的共识。村支委张太发主动请缨,村党支部合力统筹,经过多方考察和市场调研,最终将目光锁定在福建古田的水果冬瓜上,这种冬瓜口感清脆、市场走俏,正是村里一直在寻找的产业突破口。
“这里的土质松软肥沃、雨水调和、灌溉方便,非常适合冬瓜生长。”慈太村冬瓜种植带头人廖斌说道。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村党支部的协调推动下,全村顺利流转300余亩土地,通过“支部引领+能人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迅速建立起水果冬瓜种植基地。 目前,慈太村冬瓜种植基地亩产可达600个,单个重量约50斤,按当前每斤1-1.2元的市场价计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冬瓜产业的发展不仅富了种植户,更鼓了本村务工村民的腰包。种植基地在栽种、管护、收获等环节,还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 “现在是冬瓜成熟季,我来基地帮忙采摘搬运,每天能挣140-180元不等。我的地也租给他们,拿双份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还不耽误照顾家,每天都干劲满满!”正在采摘的张大姐高兴地说道。仅一茬冬瓜的采收季就为参与务工的村民们带来近百万元劳务收入,水果冬瓜实实在在成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致富果”。
如今,慈太村的党建引领力已化为田间的生产力,从支部引路到能人加盟,从特色产业落地到村民腰包鼓起,一条完整的“致富链”正在形成。这不仅是一条党建强、产业旺、百姓富的新路径,更让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就在自家门口这片长满“致富果”的土地上,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谢林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