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9日,第三届闽台大圣文化交流暨大圣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省闽台传统文化研究会、顺昌县大圣文化交流协会共同承办。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郑东育、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晓斌、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林秀锦、顺昌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俊青,顺昌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徐小明等领导莅临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台中科技大学、高雄科技大学等海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与媒体代表逾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福建作为大圣文化的重要源流地,历史性地孕育并保存了以“齐天大圣”“通天大圣”“丹霞大圣”为代表性信俗的多元文化形态。其生成与流布,深深植根于两岸人口迁徙与海上丝绸之路所形成的悠久历史网络,不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标识,也为深化跨地域文明互鉴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作为这一文化体系的核心,南平顺昌“齐天大圣信俗”于2011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幕式上,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郑东育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届研讨会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及文化建设要求的实践,且首次进入高校举办,标志着大圣文化研究从地方实践迈向更高层次的学理建构与跨界协同,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晓斌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介绍,福建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闽台地缘与文缘优势,在区域文化研究、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方面成果丰硕。社会历史学院学科体系完整,持续推动闽台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俗非遗文化研究。学校近年来联合顺昌县连续举办大圣文化交流研讨会,有力推动了该文化的学术建构与当代转化。 顺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常传在致辞中表示,大圣文化作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重要民间信俗,迄今已有千年历史。近年来,顺昌县积极推动大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出版文化丛书、打造“宝山大圣”公共品牌、建设文化交流中心等举措,持续增强大圣文化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开幕式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谢玉冰教授、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黄绥耀教授、台湾华梵大学智慧生活设计学系空间设计组萧百兴教授、高雄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系谢贵文教授、福建省文联理论研究所林蔚文研究员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信俗非遗的文化价值”“闽台大圣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再现”“大圣信仰在台湾的形成、扩展与深化”“顺昌大圣文化遗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等主题作了主旨发言,其中多位专家在发言中高度肯定了顺昌在大圣文化传承与研究中的核心地位,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朱城铖 林伯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