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东方军攻占顺昌始末(二) (王黎鸿 陈玉玲) (接上文) 二、首战洋口 8月25日,东方军司令部及直属队抵达石溪街,左翼队已抵达顺昌县城对岸至石溪街之间,正在收集船阀,其一小部已借机渡河,在北岸构筑据点,右翼队抵达王台。当日二十四时,彭德怀、滕代远在石溪口发出《东方军攻击峡阳的作战命令》(战字第二十八号),布置第四师第十二团第三营在石溪口北岸之彭坊(即潘坊)附近,构成据点,控制洋口至顺昌的两条途径,并向顺昌游击;十二团主力于二十六日凌晨从石溪口出发,进到洋口;十团、十一团于拂晓由洋口向峡阳攻击前进,与第五师夹击敌军;第十九师主力于二十六日进至洋口待命;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一营到顺昌、水南后监视敌人。 8月26日,东方军在洋口首战告捷,先后攻占洋口和峡阳,击溃洋口守敌第五十六师一六六旅三三二团,该团大部经由陆路逃回延平,一部乘船至王台附近时被红军截击。 东方军攻占洋口,当即缴获食盐24万斤、煤油600余桶以及许多军用物资;在王台截击溃兵时还缴获3万元现款和一大批军用物资。同时,由于洋口和峡阳为闽江上游繁荣富庶的商贸重镇,东方军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迅速筹集法币30万元和一大批粮食、布匹、药材、食品等苏区急需的物资。由于缴获甚多,时任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财政部长毛泽民亲自抵达洋口,负责接收战利品和物资调配工作。这些战利品,除一部分就地分给贫苦工农群众、装备地方武装和补充东方军自身消耗外,大部分运回苏区内地,对打破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改善红军装备和生活、应对第五次“围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收缴战利品外,东方军极为重视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滕代远带领东方军政治部进驻洋口蜚江小学(今洋口中心学校),“他和袁国平研究决定,派出大批政工干部到处张贴布告、标语,提出‘要饭吃,要屋住,要工作,要自由’等符合群众实际利益的口号,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取消苛捐杂税;成立洋口革命委员会和各级苏维埃政权,组织党、团、工会和反帝大同盟等组织。又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由红三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刘志坚兼任委员会主任,帮助地方做好青年工作,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据《红色中华》报道;“红军一到了洋口立刻就受到了该地广大群众的拥护,在五天内就有将近五百名的群众自动报名参加了红军。”同时,东方军也在谟武、洋口、谢屯、大干等区乡(村)积极发动群众组成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政府,掀起革命的热潮。《红星报》1933年10月22日发表社论《把模范的奖旗赠给东方军》,予以东方军“突破了红军新区工作的一切记录”这样高度的评价。 在红四师、红五师攻占洋口、峡阳、王台的同时,红十九师的第五十五团、第五十六团也于26日由石溪街渡河,包围县城,截断顺昌县城与洋口间的地面连接。红六师、红二十一师第六十一团于8月23日进占将乐县万安寨,分兵一部分在高唐、谟布、万安一带,截断将乐县城与顺昌县城间的地面连接。至此,敌第五十六师刘和鼎部盘踞的顺昌、将乐被东方军分割包围。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