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要闻| 媒体看顺昌| 视频新闻| 顺昌时空| 福建新闻| 国际国内| 理论学习| 大美顺昌| 辟谣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顺昌>媒体看顺昌>
    以文赋产 以产兴城 探索走出具有顺昌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2025-08-06 11:11:1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福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赋予了福建新的更高要求。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作出系统部署,指明了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顺昌县将始终践行使命担当,牢记嘱托、奋勇争先,因地制宜探索走出具有顺昌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努力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织密区域协调发展“一张网”。一是县城核心定位“两点发力”。紧紧围绕建设“大圣祖地、世界杉都”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大圣文化”和“杉木”两个核心IP,不断提升知名度、影响力,真正把顺昌名片打出去、把各地人流引进来。深挖大圣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闽人智慧代表性内容的历史内涵、当代价值,以及作为“一带一路”交流互鉴重要桥梁纽带的关键作用,创新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拓展“宝山大圣”区域公共品牌,进一步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合作伙伴的交流交往,做好文化赋能文章。制定《顺昌县建设“世界杉都”实施方案》,立足全国首个“中国杉木之乡”、全国唯一“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优势,发挥与贵州黎平、湖南会同组建的“中国杉木产业联盟”和与南京大学、中科建集团等合作成立的现代木竹建造研究院等平台作用,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杉木种源地、资源培育体系、产业配套体系、设计与应用推广中心、产业加工集群,做好杉木增效文章。二是交通公铁联运“双轮驱动”。坚持把交通运输作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和先行领域,抢抓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契机,充分发挥鹰厦线老铁路物流枢纽作用和铁路物流成本下降、站点短驳费用低等优势,积极谋划打造闽东北鹰厦线(顺昌)“公转铁”多式联运产业园;借力沙南高速即将通车优势,主动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促进物流运输、土地资源、文旅资源、产业转移等方面释放更大效能,培育顺昌“十五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动能。三是乡镇协同发展“四线联动”。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串联元坑林业产业、洋口林业科技、建西林业文化、大历林下经济、高阳优质林木打造“林业产业路线”;串联元坑理学文化、郑坊大圣信俗文化打造“理学文化路线”;串联大干宝山、双溪合掌岩与华阳山打造“游山悠水路线”;串联洋墩埔上柑橘、仁寿灌蛋、岚下笋竹打造“农业文旅路线”;推动12个乡镇(街道)联动发展、组团发展,切实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效能。

    下好共同富裕“一盘棋”。一是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产业格局。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立足“四个之乡”等资源禀赋,县级层面发挥顺昌杉木木构建造在第21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亮相、金山新材料产业园获评安全风险等级D级化工园区的有利条件,重点抓好林竹、新材料两条全产业链发展;乡级层面进一步丰富产业配套,打造元坑木竹、洋墩柑橘、仁寿灌蛋等一批产业强镇;村级层面深入挖掘特色优势,抓好大干来布村小径竹、高阳南亨村葡萄等“一村一品”,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二是完善“医养食游体”五位一体康养体系。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优势,聚焦打造顺昌全域康养城市,围绕“医、养、食、游、体”全链条精耕细作,持续拓展医疗卫生、家政服务、食品保健、旅游康养、体育健身等产业,提质增效医养结合、“幸福里”社区、共享食堂等工作,不断延伸大健康产业链条,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三是推进“情理法”三管齐下高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深化综治网格、“4+N”全民健康网格、志愿者网格等协同融合,全域推行“吃茶话事”机制,推进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平台AI赋能法律分析、以案释法,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拧成城乡融合发展“一股绳”。一是解决后顾之忧“进得来”。深化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探索农村资源资产户权向股权制度改革,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让农民能够安心进城。推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深化“共有产权房”等政策,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让更多人在城市安家。二是完善公共服务“留得住”。健全“实际工作+实际居住”落户的户口迁移政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让进城农民在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同迁入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权利,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郊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推动金山新材料产业园、浙商出口家具产业园、新屯机械加工园等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引进一批关联产业或上下游企业。强化灌蛋、育婴、家政等就业技能培训,打造“顺昌月嫂”等特色劳务品牌,设立“宝妈”灵活就业点,拓展更为多元、更为稳定的就业增收渠道。三是提升宜居品质“过得好”。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以深化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城西片区、龙湖湾片区、余坊新城等开发建设,完善零碳市集、城市驿站、市民公园等功能,在城市更新中融入更多大圣文化、杉木等元素,打造临水轩、望江阁等木竹共享空间,探索公共空间“专业组织运营+志愿者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赵大建)

    更多》顺昌新闻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福建谱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福建谱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第一观察|申遗成功,总书记阐明深意、提出要求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 习近平将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
    更多》福建新闻
    中国气排球公开赛首次在福建省举办
    • 中国气排球公开赛首次在福建省举办
    • 长乐纺织:蓄足动能再出发
    • 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福州7个项目明年打造省级样板
    • 厦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开馆仪式
    更多》国际国内
    风暴“皮亚”袭击英国
    • 风暴“皮亚”袭击英国
    •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工程进展顺利
    • 奥地利医生科格勒:中医在奥渐受欢迎
    • 汕汕高铁开通在即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4034344号-1)
    • 顺昌县委宣传部主办 顺昌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顺昌县城中路50号
    • 邮政编码:353200 联系电话0599-8301185
    • 新顺昌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7837260 举报邮箱:scxrmtzx2020@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新顺昌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210201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