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要闻| 媒体看顺昌| 视频新闻| 顺昌时空| 福建新闻| 国际国内| 理论学习| 大美顺昌| 辟谣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顺昌>顺昌新闻>
    顺昌县通过党建引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探索绿色生活新实践——“碳”寻“1+N”联动机制 绘就“双碳”工作新图景
    2025-07-01 11:04:36  来源:顺昌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俊杰  

    6月27日,顺昌县“零碳生活馆”碳减排、碳普惠志愿空间作为南平两个低碳优秀案例展示区之一,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福建主场活动上亮相,吸引众多参观者纷纷驻足。

    顺昌县是全省首批5个碳达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顺昌县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创新推出“1+N”志愿服务体系,激活“沉睡资源”,开启零碳生活,实现“碳志愿+碳治理”双轮驱动,让“零碳”从概念落地为生活场景,绘就全民参与双碳治理的生动画卷。

    从“金点子”到“金钥匙”

    “幼儿园与中小学学生个人玩具、书籍大量闲置,可组织学生相互交换再利用。”2024年9月,一条群众建议从东安驿人民建议征集点发出,成为顺昌又一项绿色低碳实践的起点。

    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资源流转平台的构想为绿色理念找到了落地的支点。

    “根据群众建议,我们发现将闲置物品资源化重复交换利用与绿色生活方式相契合,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很多高品质的闲置物品。”顺昌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谢祥剑说。

    当“零碳生活馆”的蓝图铺开,如何实现长效运营,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真正融入群众日常成为新课题?

    顺昌以“党建链”串联“治理链”,搭建“志愿+双碳”双轮驱动模式。“物品互换 低碳生活”倡议书发出后,校园捐赠日、机关闲置捐赠日、社区交换“派对”轮番上演。

    通过激发东安驿“来读书吧”自助互助公益平台,党组织将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多方资源服务力量凝聚成“党员志愿服务队”,创新推出积分奖励机制,居民捐赠物品可积累绿色积分,既能作为参与城市低碳治理的“入场券”,又能兑换闲置好物,让群众从资源使用者变身为绿色共建者。

    “‘收集-整理-兑换’闭环让闲置物品良性循环,低碳模式正从东安驿延伸拓展至整座城市,已然成为顺昌人触手可及的绿色生活日常。”“零碳生活馆”项目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谢彬说道。

    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生态圈”

    近日,记者走进顺昌县双溪街道金溪社区零碳生活馆时看到,来自县直机关党工委、县委办等单位百余名党员干部带头捐献近千件闲置物品,整齐地摆在不同积分的架子上,供市民兑换。

    “这里的物品我们将用于社区‘时间银行’志愿积分兑换,把闲置物品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金溪社区第一书记吴思遥介绍。

    党员志愿服务队分类统计物品后,县消防志愿服务队的卡车驶入园区,志愿者们接力将纸箱搬运上车,千余件“宝贝”将运送进东安驿和金溪社区的“零碳生活馆”焕发新生。

    县党员志愿服务队、“来读书吧”志愿服务队、县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随即忙活起来——消毒、分类、贴标、陈列,为每周六的群众兑换做准备。

    实小学生林晨用6枚“大圣币”换回一套九成新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些“货币”源自她前段时间捐赠的8件闲置文具。这套独创的“大圣币”绿色兑换体系,将捐赠物品按品类、新旧程度量化为积分,供群众兑换。

    兑换活动结束后,金溪社区志愿者们正在统计“志愿服务时长”,通过“时间银行”的计量方式,将服务时长“存储”并转化为等额积分,用于志愿者日后物品兑换。

    更令人惊喜的是,顺昌县捐赠的闲置物品已抵达新疆木垒县的“零碳生活馆”,构建出东西部绿色资源双向流动新图景。哈萨克族手工艺品也即将启程,实现两地间跨区域“牵手”。

    “通过这种形式,传递‘绿色、生态、奉献、克俭’的零碳公益理念,促进顺昌与木垒的交流,营造闽疆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志愿公益精神和绿色生活方式。”谢祥剑说。

    从“试点探索”到“长效续航”

    傍晚,一场志愿服务培训课在东安驿进行,来自20多家县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志愿服务人员在仔细学习志愿服务系统培训课。

    “我们开设志愿服务培训课堂,让新加入的志愿服务人员能快速熟悉掌握工作,以传帮带的形式化解成员遇到的难题,让志愿服务队伍能够健康有序快乐地运营。”谢彬说。

    通过开设“志愿者服务体系化培训课”,开展绿色低碳政策理论、生态价值理念、志愿服务规范系统性培训,让环保理念内化为志愿者自觉行动,以课堂、实践等形式搭建起N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沟通桥梁,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共建共治。

    依托“一元碳汇”APP搭建绿色参与平台,针对未参与闲置物品互换的群众,推出3:1比例的碳汇额度认购机制,引导公众参与碳汇交易,实现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双向转化,为双碳经济体系提供了基层实践样本。

    县零碳环保公益基金对零碳生活馆碳减排、碳普惠项目前期给予3万启动资金,并建立资金补助长效机制;顺昌生态环境局与顺昌来读书吧公益中心签订生态损害赔偿志愿服务合作备忘,引导生态破坏行为人认购碳减排项目……这些举措共同形成了“政府+社会”的多元资金保障机制,助力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在顺昌,绿色低碳是全民参与的具体行动。截至目前,零碳生活馆开展集中兑换19期,联动各类志愿活动20余场,直接参与群众超5000人次,1.7万余件物品已完成“绿色接力”,超16%家庭已形成“捐赠—兑换—再捐赠”的低碳闭环。

    “我们以闲置物品互换为切入口,凝聚志愿力量,打造志愿者品牌,推动碳治理从理念走向行动,为双碳经济提供基层实践样本。”谢祥剑说。(廖敏恺 池亮亮)

    更多》顺昌新闻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福建谱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福建谱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第一观察|申遗成功,总书记阐明深意、提出要求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 习近平将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
    更多》福建新闻
    中国气排球公开赛首次在福建省举办
    • 中国气排球公开赛首次在福建省举办
    • 长乐纺织:蓄足动能再出发
    • 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福州7个项目明年打造省级样板
    • 厦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开馆仪式
    更多》国际国内
    风暴“皮亚”袭击英国
    • 风暴“皮亚”袭击英国
    •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工程进展顺利
    • 奥地利医生科格勒:中医在奥渐受欢迎
    • 汕汕高铁开通在即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4034344号-1)
    • 顺昌县委宣传部主办 顺昌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顺昌县城中路50号
    • 邮政编码:353200 联系电话0599-8301185
    • 新顺昌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7837260 举报邮箱:scxrmtzx2020@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新顺昌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210201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