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要闻| 媒体看顺昌| 视频新闻| 顺昌时空| 福建新闻| 国际国内| 理论学习| 大美顺昌| 辟谣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顺昌>福建新闻>
    莆田村企联动激活“城市味蕾”
    2025-06-26 15:44: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莆田涵江创新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村企联动激活“城市味蕾”

    东南网6月26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林亦霞)

    群山深处,满载蚕豆的冷链车正驶往上海商超;稻浪之间,游客烹煮的现钓小龙虾点燃乡村夏夜——近年来,莆田涵江创新推行的“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生态资源变成“富民红利”,让山乡鲜货与市民味蕾实现双向奔赴,走出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订单农业,带山货进城

    6月18日至20日,13名田间拔草工日日满勤;三洋公司的蚕豆已售罄,玉米采收进入尾声;首批山东德州引进的榴莲蜜薯硕大如拳,尚未采挖便被预订一空……涵江区大洋乡瑶山村的账本与村党支部书记柯芳勇的记事本,翔实记录着这个丰收的夏天。

    站在瑶山村部眺望,群山环抱的连片农田绿浪翻涌。“两年前,这里还是几十户分种的‘补丁田’;如今,千亩基地一气贯通,高标准农田改造打通了田埂界限。”在瑶山城乡融合农场,玉米、毛豆、蚕豆、西瓜等作物分区蔓延,柯芳勇对记者介绍,“昔日困在山里的‘巴掌地’,如今成了城里人抢订的‘聚宝盆’——这背后,离不开村企联办的机制创新。”

    2023年,瑶山村党支部领办优盛农业公司,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土地,并吸引三洋农业等5家企业入驻打造“订单宅配+冷链直送”模式。

    全市首种榴莲蜜薯采用山东农科院横向种植法,预计亩产突破7000斤;“代种包销”协议激活共富链——村企联办的新模式,让技术革新持续注入乡村沃土,实现企业锁定货源,村民获得岗位,村集体通过设备租赁增收。“这与区里推广的‘田保姆’服务异曲同工。”柯芳勇翻开账本,“日本绿宝蚕豆亩产5000斤创收8000元,喷淋设备租赁再添彩,今年村集体预计增收30万元。”

    6月21日,满载新采蚕豆的卡车驶向上海商超。“48小时直达,上海人夏天最爱这道下酒菜。”柯芳勇说。

    “反向”消费,让农田“打两份工”

    “爸爸,小龙虾为什么养在稻田里?”暑假里,6岁的林凤年在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稻虾田边好奇发问。“它能吃害虫,粪便还能肥田。”父亲林超荣现场教学。在这片刚开业的小龙虾钓场,游客现钓现煮的“田间味道”十分受欢迎。

    “城里吃2斤小龙虾动辄花费百元。同样的价格,这儿能钓4斤。原生态又新鲜,太值了!”林超荣赞不绝口。把城市餐桌搬到田间的,正是显应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平。面对木兰溪整治后87亩鳗鱼塘的转型困局,他铁心推动“废塘变粮仓”:2023年,村里清退81家养殖场,引入智慧农业项目,并配套冷链仓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搭建“集体+合作社+企业”共富平台。

    今年,陈国平多了一重“新农人”身份,承包50亩地试验“稻虾共养”。“这片12亩的‘稻虾共养’试验田目前看来成功了。”6月21日,记者在陈国平“试验田”看到,共养区的稻子比普通稻田的要高7~8厘米,稻穗也更密集。

    “常规水稻种植需要杀虫,生态种植区构建‘稻护虾、虾养稻’的循环农业,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反而长得更壮实。”陈国平介绍,水稻亩产近1000斤;小龙虾一亩投放80斤虾苗,亩产300斤,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端午节那几天,最高的一天接待了150户前来钓虾的家庭。不仅小龙虾不愁卖,附近村民也就近开起烧烤店,发展乡村夜经济。”眼下,用生态智慧让农田“打两份工”的绿色致富模式让陈国平信心倍增,“这呼应了区里‘百亩示范片’的良种良法配套策略。下一步,我们规划用好村办企业和村商会平台,成立小龙虾供销基地,大力推广‘稻虾共养’。”

    “保姆”进田,企业扎根促增收

    庄边镇岐山村的闽台合作基地里,网红食材“紫玉淮山”的藤蔓已经攀上竹架。因为踩准了都市白领的“花青素养生热”,这批紫色山药已被福州精品超市提前锁定。

    “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合作社管生产、党支部跑土地流转。”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的百亩土地共种植紫玉淮山、赏食百合、申密西瓜、藏红花等作物,预计年总产值约800万元。这一案例正是涵江“村企利益联结机制”结出的硕果。

    据介绍,这套机制要真正释放活力,关键在于让企业扎根乡土、持续投入。为此,涵江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培育“田保姆”型经营主体,让企业与合作社充分发挥强服务、善经营、高效益等特质,带动小农户稳产增收。

    在赤港农场,林全明经营的华力农机合作社给出全托管、半托管和“时令”托管等多种“菜单”,任农户“点菜”,为农户提供“保姆式”一条龙服务,订单量稳定在1500亩左右。推行机械化插秧后,用工从60人减至4人,工期由20天缩至半个月,大幅节本增效。

    此外,涵江更以政策杠杆撬动深度融合。设2000万元信贷基金助建高标准农田,投入4973万元建27303亩“五化田”,降低企业前期成本;实施处级领导挂钩督导,促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融合,实现优种、精管、规模种植。

    “村企联建不是简单的租地关系,而是技术共研、市场共拓、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涵江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涵江区14个百亩示范片全采用企业联营模式,既要粮食产供优,更让企业有利可图、村民有薪可挣。

    更多》顺昌新闻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福建谱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福建谱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第一观察|申遗成功,总书记阐明深意、提出要求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 习近平将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
    更多》福建新闻
    中国气排球公开赛首次在福建省举办
    • 中国气排球公开赛首次在福建省举办
    • 长乐纺织:蓄足动能再出发
    • 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福州7个项目明年打造省级样板
    • 厦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开馆仪式
    更多》国际国内
    风暴“皮亚”袭击英国
    • 风暴“皮亚”袭击英国
    •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工程进展顺利
    • 奥地利医生科格勒:中医在奥渐受欢迎
    • 汕汕高铁开通在即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4034344号-1)
    • 顺昌县委宣传部主办 顺昌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地址:顺昌县城中路50号
    • 邮政编码:353200 联系电话0599-8301185
    • 新顺昌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7837260 举报邮箱:scxrmtzx2020@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新顺昌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210201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