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农历五月十三),正值民间传统节日“关公磨刀日”,元坑镇秀水村举办纪念关羽诞辰1865年暨关公磨刀日民俗活动。这一传承数百年的民俗盛事,既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来自全县及周边县市的上千名游客和信众参与,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的亮丽名片。 自古元坑民间将五月十三奉为“关老爷生日”,也称作“关公磨刀节”“关公庙会”,这天,村民们同庆“关公”诞辰。 活动现场,牛头、猪头、全羊、全鱼及各式果点依古礼供奉于神案前,祈福、焚香、祭拜……祭祀活动寄托着人们对忠义品格的崇尚,更通过代代相传的仪式流程,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 临近午时,文昌桥上的喧闹声掀起活动高潮——备受期待的“廊桥宴”开席了。长桌蜿蜒如游龙,摆满元坑地道美食,香气扑鼻间尽是乡土风味。从旧时五六十桌的规模,到如今突破百桌、鼎盛时达两百余桌的热闹,宴席的“扩容”,见证着关公信俗影响力的远播。沙县、将乐等地的游客也携家带口慕名而来,有人举着手机记录菜肴的烟火气,有人笑着给孩子讲述关公“忠义仁勇”的故事。 “带孩子来尝尝老味道,更让他知道‘信义’二字的分量。”一位将乐游客的话,道出了这场舌尖盛宴背后的文化深意——美食是纽带,连接的是民俗的温度与精神的传承。 当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古老的关公信俗正绽放新的活力。活动周边还有村民自发摆起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摊位,游客们驻足挑选着竹编、土特产品,在市井烟火中感受乡村魅力。 活动以“关公信俗”为特色IP,通过“非遗+旅游”模式,让民俗活动、传统宴席、乡土物产串成一条文化体验链,既擦亮了非遗名片,更带动了乡村经济,让“老传统”成为凝聚民心、助力共富的“新引擎”。(郑诗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