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厚植学生文化自信,大干中心小学创新教育实践,于校园内建设中药“百草园”,将中医药知识融入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打造特色育人新阵地。 4月23日,大干中心小学的老师在学校后山的中药“百草园”内,为学生们详细讲解草药的产地、功效、采集方法以及入药部位。学生们听得入神,不时提出问题,与老师积极互动。 目前,学校的中医药兴趣班已经开设4年。对中药有着浓厚兴趣并已经学习了2年多的冯铭宇已对中药“百草园”的药材如数家珍。 很难想象这座中草药的知识宝库曾经是一座荒废的柑橘山,在社会各界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使得中药“百草园”的面积从原来的一亩多扩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亩,种植的中草药也达到340余种。 基地建设好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地作用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大干中心小学是闽北山区一所学校,现有学生367人,该校本着“‘绿·生’教育、幸福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编写《百草园里的小神农》校本,开设校本兴趣课,举办丰收节、劳动技能大赛、成果汇演等活动,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医药文化教育,培养中医药兴趣,传承中医药文化。 走进大干中心小学,奇花异草、果蔬飘香,到处绿意盎然,充满乡土气息。近年来,该校被授予“福建省首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福建省第二批劳动实践特色项目学校”“福建省教育教改建设学校”“福建省首批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南平市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学校”等荣誉。校内建设中药“百草园”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乡村教育注入传统文化活力,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守护文化根脉的种子。(雷斌凌 宗治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