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洋口镇打破“一村一治”传统模式,创新成立“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兴、阵地联用、服务联抓”的“五联机制”破题,将7个分散村居拧成“一股绳”,通过土地集约化盘活、跨村产业串联、民生服务共享,蹚出一条“强党建、兴产业、富百姓”的乡村振兴新路。 面对新的运营模式,最初不少村民对土地流转充满了顾虑:“地没了,以后吃啥?” 为了解决土地零散化难题,联村党委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逐户走访,反复沟通,为村民答疑解惑。同步制定了每年300斤/亩干谷保底租金机制,配套签订15年流转合同保障权益。最终共成功流转203户314.84亩土地,其中含撂荒地234亩。 土地流转的突破口源于“组织联建”机制。洋口镇通过统筹“四村二场一社区”(上凤村、田坪村、谢坊村、石溪村、大坪农林场、综合林场、大爱社区)成立联村振兴党委,推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难事共解”工作法,将分散的7个村居党组织拧成党建“共同体”。 在“资源联享”机制下,联村振兴党委成立大爱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全流程托管”模式:村民“交钥匙”,公司负责“耕种管收销”一条龙服务。通过连片整治,将零散地块整合为现代化农田,同步修建排灌沟渠提升配套设施,实现“小田变大田、碎地变沃土”的转型,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2024年,大爱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在耕地恢复工作方面营收264.3万元、利润达13%。 联村振兴党委还打破行政壁垒,将7个村居的闲置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观能动性,实现“1+1>2”的协同效应。结合各村现有产业优势,将石溪村食用菌与综合林场山茶油,天台山文旅资源与顺昌畲族馆、畲家竹筒酒、乌米饭等产业串联,组成相关产业联盟,打造产业联盟品牌,实现“党建联盟”与“产业联盟”深度融合。(宗治明 雷斌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