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一,元坑镇赖源村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村民游客们欢聚一堂,共庆“白粿节”。据悉,赖源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与六月十二定期举办“白粿节”,每家每户都会打白粿、备盛宴,为村子增添喜气和人气。 一大早,村民们就将浸泡好的粳米蒸熟,倒入石臼,然后用木槌反复捶打。据村民们介绍,捶打粳米需要技巧和力气,最好是一气呵成,这样打出来的米团有韧性,也更有嚼劲。舂打后的米团,则由妇女们趁热分拽成小块,揉成圆球后塞进自制的木质模具内“塑形”,再放入由肉丝、芋泥、笋干等制成的内馅,包成元宝、包子等形状。 从蒸汽氤氲的捶打现场,到满村飘香的宴席桌台,这场延续百年的民俗活动,早已超越简单的美食制作。“白粿节”是赖源村民们镌刻在岁月里的独特记忆,它串联起民俗文化传承的脉络,元宝状白粿寓意招财进宝,圆球造型象征阖家团圆,这一口软糯咸香里,藏着村民们祈愿五谷丰登的古老密码。 据《元坑镇志》记载,“白粿节”始于清乾隆年间,原是祭祀开基祖的宗族仪式。如今,它既是农耕智慧的活态传承,更成为联结游子乡愁的文化纽带。未来,元坑镇将积极筹备更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传统民俗化作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时代熠熠生辉。(郑诗晗 蔡静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