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24年“箱约供销·柑橘圣会”顺昌县第二次大圣集市暨福建供销后备箱经济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盛会为期三天,延续了线下展陈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以柑橘为媒介,以节会为平台,聚力推动农特产品与电商、文旅、销售等多业态深度融合,携手共绘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指导,中共顺昌县委、县政府,福建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南平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顺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顺昌县农业农村局、顺昌县文旅局、顺昌县工信和商务局联合承办。福建省供销社党组成员、副主任邱志向,南平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张应亮等省市供销系统领导,南平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及顺昌县领导赵大建、谷国海、郑韶明参加。 顺昌县作为中国芦柑之乡,柑橘产业一直是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其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年产值约3.6亿元。全县有着282个柑橘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商标30多个,其中获得出口果园注册登记认证的企业、合作社柑橘基地有14家。“顺昌芦柑”“顺昌红肉脐橙”已获国家地理标志注册登记,“顺昌芦柑”还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些都彰显着顺昌柑橘的独特魅力与过硬品质。顺昌县先后斩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国家级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柑橘)标准化示范县,园艺作物(柑橘)标准园创建示范县等多项荣誉称号,柑橘产业成为了顺昌的一张靓丽名片。开幕式上,顺昌县委副书记、县长谷国海,福建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傅振星分别致辞。谷国海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顺昌县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创建国家级产业强县为契机,持续提升柑橘品质、强化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成功举办“良橙橘日·最忆顺昌”“大圣赶集·柑橘圣会”等活动,着力推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供销后备箱经济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方式,为农产品推广销售提供了新路径。顺昌县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借势借力,扩大顺昌柑橘品牌知名度,推动柑橘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傅振星在致辞中表示,举办供销后备箱经济系列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旅游后备箱工程建设的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系列活动,将为顺昌柑橘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推动落实产销对接,助农增收。 随后,现场还举行了省级“供销产销服务基地”授牌仪式,福建省供销社党组成员、副主任邱志向为顺昌县金水农场有限公司、旺仁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授牌,以此为契机,为县域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供示范典型,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体系。 本次活动现场精心搭建了46个摊位,分为“供销后备箱经济助力区”和“舌尖美食体验区”。在“供销后备箱经济助力区”,一辆辆小货车有序排列,将各类特色农特产品摆放在后备箱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售卖场景。这里既有天草、芦柑、红美人、爱媛38、桔柚等顺昌柑橘,也汇集了周边10个县(市、区)供销社带来的建瓯板鸭、光泽粉干、松溪蔗糖等优质农特产品以及从新疆远道而来的特色产品,俨然成为了场内的“人气王”,大家穿梭其间,挑选心仪好物。在“舌尖美食体验区”,仁寿灌蛋、高阳锅巴、元坑白粿等特色美食小吃也吸引了来往市民、游客的目光,现场热闹非凡。 洋墩乡柑橘行业协会会长饶九金说道:“今年的蜜桔和芦柑等品种的柑橘价格喜人,果农的种植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得益于政策帮扶,农技人员在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种植技术等方面对果农进行指导,柑橘的品质提升了,价格自然也见长。” 福建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傅振星表示:“今年,供销后备箱经济系列活动在全省范围已举办8个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系列活动致力于为农户搭建对接平台,把外地产品‘引进来’,本地产品‘销出去’,真正做到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顺昌县不断加大柑橘标准化栽培推广力度,制定“顺昌芦柑”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标准以及柑橘脱毒苗木产地标准、柑橘优质规范化栽培模式、柑橘无公害(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在柑橘产业发展上持续深耕,通过农技人员下派指导,助力农户提质增收;打造柑橘交易中心,整合拓宽销售渠道;引进柑橘加工企业,提升产品价值;结合大圣文化IP,打造柑橘自主品牌。同时,不断深化农旅经济助推发展,完善柑橘全产业链,做好产业延链强链工作,让柑橘成为强村、富民的增收“利器”。如今,顺昌柑橘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愈发走俏。活动期间,顺昌县洋墩乡分会场将举行柑橘出口发车仪式,6辆满载顺昌柑橘的集装箱货运车将统一发往东南亚地区;举行柑橘母树果竞拍活动,筹得资金将用于慈善公益。(宗治明 朱城铖 谢斯宇 徐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