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洒进顺昌县建西镇“幸福里”社区,光亮整洁的大院里,老人们坐在门前享受着暖阳。 “老谢,这么早,从哪里回来啊?”“今天赶圩,我去买了点东西”……谢长生向老伙伴“炫耀”着采购到的物品。 因子女在外务工,74岁的谢长生独自居住在距离镇区20多公里的科头村。2023年12月,谢长生从科头村搬进建西镇“幸福里”社区,同他一起搬进的还有建西镇偏远村符合条件的10名老人。 “在这里的老人大多都来自建西周边偏远乡村,大家平时用的方言都差不多,住了一段时间后,关系很融洽。”社区负责人朱长妹说,为了让老人们融入这个大家庭,他们还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幸福里”里欢声笑语不断。 近年来,顺昌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镇“幸福里”社区试点建设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幸福里”社区建设,积极构建“有速度、有温度、有制度”的农村公益性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位于高阳乡红阳新村新建的“幸福里”社区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墙体砌筑工作;在埔上镇“幸福里”社区的工地上,工人加紧粉刷墙体,同样一派火热的忙碌场景…… “今年以来,我们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通过自筹部分资金,按照市委‘幸福里’社区建设部署,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以建西镇、埔上镇、高阳乡等3个乡镇为试点,通过新建和改建,建设‘幸福里’社区公寓172套,形成区域辐射、全域覆盖的乡镇‘幸福里’社区体系。”顺昌县民政局局长高连华说。 为保障项目进度,顺昌县在“幸福里”社区项目建设上引入“三化五定”、绩效考评等工作机制,倒排项目进度,按照季度督查、半年评估、全年考评的要求有序推进落实,并制定《顺昌县农村公益性养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的建设标准、内容、进度安排,为推进试点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目前,高阳乡、埔上镇项目点均已完成主体建筑建设,建西镇项目点(一期)已投入使用。 除了完善“幸福里”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外,如何让老人们搬进“幸福里”后住得安心、舒心?顺昌县从建立长效机制着手,探索委托县国有林场代行乡村振兴公司运营管理职责,将老人的山田流转给村集体,纳入“森林生态银行”统一经营管理,不仅解决了林田荒废闲置的问题,租金还为老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保障,解决孤寡老人的后顾之忧。同时,针对老人生活中的意外情况,顺昌县制定《“幸福里”社区入住老人责任保险实施方案》,为老人们购买了责任险,进一步完善老人意外保险措施,为他们生活上一份保险。 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顺昌县以民政部门牵头乡建公司、社工站等单位,探索成立“幸福里”社区运管中心,将公寓运营及公共服务由乡村振兴公司“托管”,老人自理养老服务由社会组织结对帮扶的“社区+物业养老+社会组织”老年公寓公益养老模式,打造集中养老“幸福里”社区。 “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拓展服务,探索创新‘幸福里’社区助老服务平台、社区建设运营公司及慈善助老公益等配套机制,围绕老有所养,推动乡镇‘幸福里’社区升级为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安全、便利、丰富的生活环境,让‘幸福里’真正成为老年人的‘幸福之家’。”高连华说。夕阳下,建西镇“幸福里”社区旁的闲置旧礼堂里,工人们正在抓紧施工,不久后这里将改建成零工市场,通过引入乡村振兴公司,让老人在休闲时也可以做做手工活,赚点零花钱;不远处的“一米菜园”里,各类蔬菜在阳光下泛着翠绿;老年活动中心里,老人们围坐一起谈天说地,聊得正欢……各类养老服务空间的构建,让“幸福里”项目不再是简单的搬迁安置工程,而是一个完善的幸福生活体系,让老人在闲暇之余能锻炼身体、灵活就业、丰富生活。(池亮亮 廖敏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