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闽台大圣文化交流论坛圆满完成!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齐聚顺昌,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围绕大圣文化开展交流研讨,共谋文化创新发展。 台湾华梵大学智设系空间设计组教授萧百兴 顺昌大圣信俗的海洋情缘 原来早在吴承恩《西游记》问世至少两百年前,顺昌这片大地上早已流传了大圣的信俗。不管是多达上百处之实物遗存,还是石魔空源自观音精血滴化、嵌入孕圣仙石而诞生等的秀异传说以及大圣诞辰等所展现出的祭仪,皆具有属于顺昌的特色,是顺昌地域性的产物与中介。其中,顺昌大圣信俗与海洋间的紧密关系尤其是令人印象深刻而不可忽视的一环,顺昌大圣信俗顺着闽江与东海等海洋间所接起的千丝万缕的情缘,而这,再次让顺昌这处远位于闽北边陲山林的地区,沾染了一丝独特的性格,不仅是大圣文化、地域性形构的重要元素,更揭示了顺昌作为“一带一路”东线起点之历史角色的无穷潜力,势将成为顺昌面对自身挑战的珍贵资产。 易言之,其将成为顺昌新时代进行自我创造的新质生产力之所在,亦是顺昌发扬大圣文化、走出自身独特道路的关键机遇所在,值得好好重视,透过深度的研究予以创新与发扬! 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集美大学学报》副主编肖仕平 集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董立功 顺昌通天大圣向齐天大圣转变的一个阐证 沙县紧邻顺昌,也是通天大圣、齐天大圣的信仰文化区。在夏茂的通天顶,处于大腔戏的地理核心区的通天大圣受到了戏剧舞台上的齐天大圣名号的冲击,最终被置换成了“齐天大圣”,这种冲击最终还传导到作为大腔戏的戏剧地理毗邻区的顺昌。而沙县莲花峰的通天大圣碑因庙毁碑埋,长时间处于文化变迁的真空中,所以也就躲过了大腔戏活跃时期“齐天大圣”名号对它的侵蚀,避免了被齐天大圣化。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通天大圣庙的通天大圣信俗迄今留存,也是典型的“文化残存”现象,与顺昌将乐在文化变迁进程中的通天大圣被转换为齐天大圣的文化地理学解释并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