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高山乌龙茶制作技艺以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为核心分布区域。县域地处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上游金溪、富屯溪交汇处,境内山脉源于武夷山系东伸之脉,郭岩山、宝山等山海拔均在八百米以上,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气候特征,较大的昼夜温差又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使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由此培育出的高山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回味悠长。县域内建西镇、洋口镇、元坑镇、大干镇、洋墩乡、仁寿镇、大历镇、岚下乡、高阳乡等9个乡镇,均分布有茶园种植肉桂、水仙、奇兰、黄观音等岩茶品种。 自明末清初以来,武夷山脉一带就是乌龙岩茶的主要产地,顺昌县是高山乌龙茶种植的重要地区。据顺昌旧志记载,当地在宋代已栽培茶叶。清代茶叶生产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每年有大量茶叶外销。民国时期,茶叶生产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顺昌逐渐恢复茶叶种植及生产。21世纪以来,顺昌县茶叶种植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23年10月,顺昌高山乌龙茶制作技艺入选南平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顺昌高山乌龙茶制作技艺是顺昌民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智慧,包括采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制作技艺工序繁多,复杂精细,主要包括采摘、初制和精制三个部分。顺昌茶农在四月中下旬,待茶叶长出中开面时采一季春茶。采摘后需尽快萎凋,根据日光程度、鲜叶老嫩及不同品种,灵活把握“看青做青”。做青是形成高山乌龙茶醇厚甘香滋味和“绿叶红镶边”的关键步骤,技艺精湛的做茶师傅通过观察茶树的品种、青叶的老嫩,结合天气的温度、湿度,进行长达十小时左右的摇青和晾青,使青叶散发出花果香,俗称“做熟做透”。经过杀青固定毛茶品质后,用手工趁热将茶叶揉捻成条索状进行烘干。初制后对毛茶进行拣剔、复焙、筛分、风选后,即可包装成品茶。其成品茶香气幽然高远,干茶香气醇厚,水中香丰富浓郁,杯盖香和杯底香持久悠长,有明显的岩骨花香。茶汤兼具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汤质清澈,呈深橙黄色或褐红色,内质活、甘、清、香,持久耐泡,品完齿颊留香,长久回味。 顺昌茶农引进生态茶园管理法,探索出了茶园+合作社+企业联合发展模式,积极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览会等活动,宣传推广顺昌高山乌龙茶制作技艺。同时,通过建设绿色生态茶园、休闲空间等,将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推动“一村一品”特色村落建设,走出“三茶统筹”的乡村振兴之路,充分彰显出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顺昌高山乌龙茶制作技艺得到顺昌县农业农村局、顺昌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推动顺昌高山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政府部门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促进“三茶融合”高质量发展。 在茶文化建设方面,挖掘整理顺昌茶文化资源,编撰茶手册,引导茶企业建设茶文化空间,举办茶事活动,开展喊山祭茶活动。在茶产业建设方面,创建绿色生态茶园,推动茶园、茶企产业升级,打造茶文化品牌。在茶科技建设方面,结合“山地单轨车”技术改造低效茶山,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顺昌高山茶品类丰富,包括土生土长的菜茶类,如有一两百年树龄的肉桂;也包括知名的品种类,如水仙、大红袍、奇兰;顺昌茶农还积极引进新品种,如富含浓郁花香的黄观音。 如今,顺昌高山乌龙茶还发展出大圣皈莱、善湖春、青山恋、罗金山、郭岩山、大富云顶等数十种茶叶品牌,拥有数十家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同时,拥有一批积极传承、实践顺昌高山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正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将顺昌高山乌龙茶制作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为顺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林禧 黄恬静 李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