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是“中国杉木之乡”,人工林培育是保障杉木储蓄量、实现杉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顺昌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通过探索实施良法、科学规划良地、严格精选良种等创新举措,实现了人工林培育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岚下国有林场杉木大径材示范林里,工作人员正修剪林下套种植被,并对杉木进行胸径、树高等生长量监测。这片示范片占地300余亩,立地指数达到Ⅰ级,其中蕴含了我县人工林杉木大径材培育的许多重要技术。 目前,1996年种植的杉木平均树高17米,平均胸径30公分,达到并超过国家速生丰产林的标准。利用立地条件和林下空间,林中还套种闽楠、杜鹃等珍稀树种,为城市绿化提供树苗,提高林地的产出,实现“以短养长”。 除了大径材的培育,顺昌还探索出独到的人工林造林方式。在洋口镇将军村山场上,工人正在进行幼林抚育锄草作业。这片70余亩的人工林就采用了与传统不同的造林方式。 从传统的杉木纯林到株行间混交,再到块状混交种植,从以往“一把火”烧光炼山到如今的人工耙带,种种创新让人工林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据了解,如今杉木生长量较之前相比提升了约30%,解决了因纯林造林和连栽时间长所导致的林分整体平均质量水准低问题。 顺昌境内山地以红壤为主,其中Ⅰ、Ⅱ类地的占比高达70%。目前,全县人工林培育面积达106万亩,种植面积平均每年可达2万亩,其中90%以杉木为主,种苗全部选自被誉为“中国杉木育种摇篮”的省洋口国有林场;还实行“两证一签”种苗制度、良苗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强种苗市场管理,严格管控种苗源头,实现人工林培育高质量发展“良地良苗”双助力。 近年来,顺昌县大力营造杉木丰产林,培育杉木大径材,探索杉林科学混植等提高林分质量的造林新模式,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林伯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