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双溪街道畲族村——下沙村黄坑自然村,远山含黛、溪水潺潺,柏油路宽敞通畅、房屋整齐划一、院落干净整洁,畲族文化彩色墙绘与周边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仿佛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作为多民族聚居村,下沙村依托生态、文化、景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大力实施“千万工程”,融入畲族文化元素,开展村容村貌治理,逐步形成集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等为一体的长效综合治理机制,有效提升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道路拓宽硬化、管线逐个下地、整村立面改造,晒谷坪变成了党建广场,闲置民房成了畲乡馆、乡村振兴大讲堂、特色民宿,孔雀雕塑、休闲阁、林下木屋等景观吸引游人驻足,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民议事亭、停车场、骑行漫道等基础设施也配套跟上。 “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生活不比城里差。”感受着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赞不绝口。家门口就是景区,每家每户门前不仅贴着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牌,更重要的是保持家门前干净整齐成了村民的日常。 生态优势带来产业兴旺,美丽环境创造美丽经济。下沙村依托国家级AAAA华阳山旅游风景区,按照“项目带动、旅游兴村、文化辅助”发展思路,让村民吃上畲家特色“生态饭”“旅游饭”。 村集体一方面以生态林入股,通过景区入股分红、收取门票,可实现村财年增收约50万元。另一方面,将畲族文化与旅游景点相互融合,以举办“三月三”“唱山歌”“制作乌米饭”“食新节”等畲族文化节为契机,带动特色民宿、农家乐、休闲垂钓、农产品采摘等周边产业发展,发挥文创效应。 “自从村里环境越变越好,游客也增加了不少。一到节假日就有福州、三明等地区的游客来玩。”山哈人家经营户王美华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介绍。除了经营民宿外,她还搞起农家乐。今年,王美华还打算研发一些具有畲家特色的健康菜品,吸引更多游客来做客。 “像王美华这样因家乡变‘景区’找到致富路子的村民在下沙村还有好几户。村里的‘美丽’元素正转换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双溪街道下沙村村委冯莉珍说。 目前,下沙村正在修建康养民宿、畲家小院等,为游客提供推拿、养生、KTV等多样的旅游服务体验,进一步延伸文化旅游景区空间,不断丰富旅游要素,逐步向集观光旅游、休闲养生、文化体验、寻幽探古、会务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转变。(陈玉红 林伯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