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主题鲜明、站位高远、思路清晰、内涵丰富,总结客观实在、举措务实创新、文风简练朴实,对今后五年发展的谋划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符合全市发展实际,顺应全市人民期盼。”参加市第六次党代会的代表认真审议党代会报告,特别是报告提出的“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发展的‘高地’”“着力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引发大家热议。 打造美丽中国的“南平样本” “南平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生态。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努力让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打造美丽中国的‘南平样本’,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代表林水财建议,要聚焦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立法治污,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上下足功夫,让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文明建设,武夷山理应走前头、作表率。”党代表翁明亮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武夷山应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推进“软硬”旅游设施齐头并进快建设,不断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推动“三茶”统筹发展,突出“有机”、打造“品牌”,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做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引领乡村走产业振兴之路。 顺昌县在碳达峰、碳中和中先行先试,完成全省首笔碳汇交易、首笔碳汇质押贷款和全国首笔竹林碳汇交易。党代表赵大建认为,更好地实现碳中和目标,要强化智力支撑,积极对接高端智库团队,加快零碳规划设计。顺昌要依托全县丰富的生态产品资源,积极争取上级发改部门支持。同时,要持续深化、推进“一元碳汇”,使之走出顺昌、走向全国,成为全员参与碳中和的公益载体。 党代表詹友生等认为,“双碳”目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家公园和海绵城市建设等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他们建议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为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为南平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强的金融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党代表叶应娇建议,聚焦提档升级生态司法保护、提速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及提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持续创新司法机制,持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开展好生态巡回审判,更好地打造生态司法品牌。 推动绿色产业做大做强 城无产不兴,民无业不富。就如何实现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发展的‘高地’”,代表们纷纷支招献策。 “发展绿色产业,市属国有企业责任在肩、使命重大,理应上前一步,挑重担、举大旗。”党代表胡春勇认为,在绿色产业发展中,要引导市属国企围绕主责主业,着力优化国有资本的区域布局,全面融入“七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党代表江训强等也认为,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应进一步将我市国有资本向绿色产业龙头企业、高成长型企业集中,加大对头部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多层次、成体系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各类产业基金,以“基金+”模式,推动各类资本助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在党代表何宏看来,我市产业要加快“变绿”、加速跃升,应有针对性地出台“3+4+5”产业梯度培养计划,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围绕南孚、太阳电缆等“链主”企业延链补链,打造产业集群。他同时建议,要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加大工业技改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培训,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认真落实“双百”等帮扶机制,探索设立“企业家日”,让企业家更有获得感。 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党代表吴良应认为,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应紧扣“四个着力打造”和“七大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优化营商环境“主力军”。一方面要当好服务经济建设“排头兵”,助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当好高质量发展“先行者”,以商标品牌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全域绿色食品品牌。 谱写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党代表游健认为,科技特派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重要生力军,为乡村振兴注动力、添活力。他建议结合我市当前实际,持续选用农业领域的科技人才,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积极选派一批工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创业与服务;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各级科技特派员的聘任与管理办法,激发科技特派员的新动能。 党代表鄢毅认为,要充分把握市区一体化发展契机,以实际行动把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好。他建议扩大科特派选才视野和范围,加大对“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的选用力度,适当降低职称要求,打造一支留在身边的科技特派员队伍,真正实现“指导老师”就在身边,“田野论文”随时答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力量。党代表吴棋全建议,中职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做好专业设置调整,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服务农村基层,让科技特派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做大做强各类教育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党代表真刚趣等人认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深化“南平机制”,抓住村级组织换届契机,选好“领头雁”,将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吸纳到“两委”班子,夯实基层战斗堡垒。要着眼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领跑行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突出“一村一品”,变“输血”为“造血”,努力实现富民强村。他们还建议,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绿盈乡村”建设等行动,建好“四好农村路”,造美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乡村群众的幸福感。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闽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及特色。因此,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构筑一种良性发展的生态,留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党代表熊立建议,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采用大众化的方式、时代化的表达,注重数字化运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北有孔子、南有朱子,一代大儒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党代表吴章中认为,建瓯是朱子成就的奠基地,对朱子文化的传承弘扬、抢救保护作出了特殊贡献。他建议建瓯探寻朱子及朱子文化在建瓯的历史,重塑“理学名城”的文化辉煌。 党代会报告对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提出的目标任务,让党代表暨雄青深受鼓舞。他说,建阳书坊拥有深厚的建本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强化对历史文化、文物的保护与开发,进一步创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持续完善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和功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优秀传统文化,应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党代表范素爱认为,要以文为魂、文旅结合,实现融合发展、创新保护。比如政和,要发挥山水、人文、气候、文化优势,将其融入千亿旅游康养产业集群的培育中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构建佛子山、洞宫山、环石圳湾的旅游“金三角”,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福州“后花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党代表何鸣翎表示,本土艺术创作,需要的是细节的雕琢、创意的研究、生活的体验,加上自身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她建议,文艺工作者应不断地学习,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让传统文化在艺术舞台上绽放光彩。(郑金富 卢国华 徐陆锋 汤文娟 蒋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