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顺昌新闻>
顺昌伉俪,打造上海“第一茶”
2021-06-03 11:37:0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众所周知,制作一泡好茶并不容易,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需要经历源头茶叶种植采摘,再经历十多道的工序炮制,最后再加上几分运气才可能偶然获得,每一步都要耗费心力。然而,一对来自闽北的茶人夫妻,却出人意料地在上海这个公认不适合种茶的地方,开辟茶园,繁育茶树,制作好茶,凭借着闽北茶人的执着和匠心,填补了上海茶叶史上的一项空白。

夏季已至,风暖昼长,花繁蝶忙,万物肆意生长,位于上海金山区枫泾镇的沪枫茶园亦是满目葱茏。春季以来,这片茶园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团队特别是研学团队。在茶园女主人蔡颖丽的带领下,孩子们采茶,炒茶,体验制茶工艺,学习品茶礼仪。不少孩子甚至是家长,都是第一次近距离了解茶文化,第一次亲身体验从新叶采摘到挑选加工翻炒的全流程。

作为上海唯一一处上规模的有机茶园,沪枫茶园凭借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体验资源,成为周边众多学校的学生社会实践、研学等活动的首选地。

这片茶园的主人,是来自闽北的一对夫妻。丈夫张杰,出生于顺昌,上海大面积茶树种植第一人,上海“沪枫茶园”创办人,上海丽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得泉茶”制作人。妻子蔡颖丽同样来自顺昌,目前是上海市南平商会妇联会副主席,是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茶艺师。

对于这片茶园,大多数人只看到了“上海第一”的名头,而只有了解茶园主人张杰和蔡颖丽夫妻俩这一路的风雨创业历程,才更明白这第一个“吃螃蟹”的背后所包含的坎坷和坚持。

闽北茶人闯荡上海

1984年,张杰从建阳农校的茶叶专业毕业,随后任职于顺昌县农业局。上世纪90年代,不安于平凡的张杰毅然下海,与妻子蔡颖丽一起到东北经销茶叶,经过多年打拼,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茶王,巅峰时拥有七十多家连锁店。2003年,带着茶叶销售赚下的第一桶金,夫妻俩转战上海,继续茶叶销售,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事业稳定后,张杰却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上海种茶,打造一款真正属于上海的本土茶。

回顾当时的心境,张杰说:“贸易,无非是商品流通。作为一个茶人,我心里总是有一份制茶情怀。”

在张杰看来,作为来自闽北的茶人,种茶不仅是一种乡愁的寄托,还能为上海留下一份可以传承的遗产。在上海开辟茶园这个想法一旦萌发,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挥之不去。可自古以来,上海不适合种茶的观念根深蒂固,产茶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朋友和同行都觉得这个想法太荒唐。一位好友甚至直言——你这是当代愚公,妄想挖山,太难成功。

说的人多了,张杰的信念反而越发坚定:“观点是人家的,主意是自己的。只要你咬住青山不放松,遵循着科学的道路往前走,持之以恒,一定会成功。”

当代“愚公”“移”山种茶

大半辈子与茶打交道,张杰有自己的分析:上海地处北纬30度,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黄金产茶带,我国大部分名茶都产于这一纬度,而且上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许多郊区生态良好,这些都是茶叶种植的成功因素。谁说上海不适合种茶?张杰却觉得,高山出好茶,而且一定是高山的生态出好茶,“我们就追求生态,就要做出好茶来给大家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考察比较了多个选址后,最终,张杰选择了金山区枫泾镇的四百多亩农田作为种植基地。这里远离工业区,10米开外,就是浙江、上海两地交界处,拥有连片种植的农田,日照、雾期、温度、湿度等都与浙江、福建相差不大,适合茶苗生长。2012年,沪枫茶园开始投入建设,此举掀开了上海种茶史扉页。

开建之初,张杰就花费160多万元,从武夷山购置了80万株优质茶苗。为改良土壤,在委托杭州茶叶研究所进行土质检测后,张杰又从浙江耗资465万元运来了5万吨山区黄土,相当于“搬”来了一座小茶山。这主要是为了对茶园进行大规模深翻改造,保证成年后一般60厘米长的茶树根系能始终在黄土的环境中生长。而针对上海海拔低,地下水位高的难题,张杰采取的则是高垒土,深挖沟的方法。

为何要做下沉沟?因为上海是冲击平原。地下水位太高。而茶树如果根部大量积水,在阳光暴晒之下,会产生高温,就相当于茶树的根被闷在瓮中煮。所以,光在沟上面就要挖将近30公里以上的沟渠。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茶园的有机种植,张杰借鉴了日本朴门农业模式,实行零农药零肥料无农残的原生态管理。可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一两年下来,眼看资金不断投入这无底洞似的茶园建设,而前景却还是个未知数,原本就不太赞同开茶园的爱人蔡颖丽没少埋怨。

产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夫妻俩在外地还要默默地承受陌生的环境压力。高压之下,张杰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蔡颖丽看在眼里,满是心疼。心疼之余,也有抱怨:“谁叫你当初要这样?”可不管妻子如何抱怨,张杰依然坚信自己的选择。哪怕妻子偶尔气急了说了很过分的话,张杰依然包容地劝她:“相信我,你日后会看到的。”

披荆斩棘站稳脚跟

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注定充满荆棘。茶苗种下去的第二年,上海遇到了罕见的干旱,400多亩的茶园灌溉成了难题。

张杰欲哭无泪。但萎靡不是他的作风。他采用了一个方法——种草。“天气预报提前预报,对我来说是精准的指导,我知道未来几个月都不会下雨,就开始在茶园养草。”其他人看到茶园都是草,议论纷纷:这老板做生意失败,疯了吧?茶树不种改种草?张杰也不解释。其实,这是一个聪明的做法。种下的草作为覆盖,保护了茶园里的茶苗。数月之后,雨水降临,张杰夫妻俩把草清理完,发现,这些茶苗都活着!看到茶苗,两人破涕为笑。这仿佛是一个赌注!而张杰夫妻俩,赌赢了。

似乎是对夫妻俩的考验。熬过了干旱,第二年,两次超强台风先后影响上海,连续大雨,使茶园成为一片汪洋。

先旱后涝,冰火两重天,张杰心态有点崩了,“我们的茶园难道真的在劫难逃吗?”想到心酸处,这个男子汉坐在地上,默默垂泪。

蔡颖丽太了解丈夫了:“他的苦是一直藏在自己的心里,他不善于表达出来,哪怕是流泪,他也都是转过身去。”

脆弱只是一时。洪水一退,夫妻俩就赶紧投入到茶苗的抢救过程中,清点下来,夫妻俩意外地发现,居然还有一半左右的茶苗存活了下来!茶苗,最终适应了这片土壤,扛住了洪涝干旱。经历了重重考验,这几十万株茶苗在上海扎下了根。这是茶园的希望,也是夫妻俩的希望。

顽强的茶苗大大鼓舞了张杰蔡颖丽夫妻。事后,蔡颖丽夫妻时常跟人说起茶苗的精神:“为什么我们经常把茶树拿来比喻人?因为茶树跟人一样,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茶苗能扎根,我们也能!”

诸般摸索方得“得泉”

吃尽诸般苦,方能尝到甜。2015年,第一批茶青采摘。可这时,茶园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原先上海从来没有制茶企业,所以也没颁发过茶叶类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茶园不能制茶销售,只能以一斤300元左右的低价,把粗加工后的茶叶售卖给其他茶企,根本无法弥补茶园的投入。要知道,几年下来,夫妻俩已经变卖了多处房产,为茶园投入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无奈之下,两人只好卖出了原本打算留给孩子的上海最后一套房产。

蔡颖丽万般不舍,却按捺下心绪劝慰不理解父母选择的儿子:“茶园的每一棵茶树,都像你爸爸的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可茶园还很稚嫩。现在,我们必须要像小时候照看你一样去照看茶园。”

困难总是暂时的,虽然不能上市销售,不过张杰相信总有一天茶园会有属于自己茶叶品牌,他开始把心思放在制茶工艺摸索上。目前上海市场接受度最高的是龙井绿茶和祁门红茶,如果根据茶青做武夷山乌龙茶,那比不上福建的原产地,做绿茶又不如周边的龙井,什么口味才能得到上海市场的认可呢?张杰苦苦摸索,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

单纯绿茶或红茶无法突破,张杰就进行流程再造。在制茶过程中加入白茶、青茶的工艺。“武夷岩茶就是青茶,再加入白茶、红茶工艺。这样出来的产品,既有闽北家乡味,又有上海碗茶味。”夫妻俩戏称,这是“上海的味道”。

终于,独特的上海本地功夫红茶——得泉红茶问世,花香馥郁、色泽乌润、蜜韵清甘、十多泡后仍有余香。蔡颖丽清楚地记得,那次,在采下一批满意的茶青后,张杰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马上通宵制茶。第二天一早,他就端来了一泡新做好的茶,让身为国家一级评茶师的妻子品尝——要知道,作为专业评茶师,蔡颖丽对茶叶审评标准要求是很严格的。

张杰背着手,对蔡颖丽说,“你看看这个茶。”捧起茶杯,一股清香沁入鼻头,直到心头,蔡颖丽瞬间泪流:“这种眼泪流出来是幸福的,我能体会到他那种付出,能体会到他做出这么好的茶品呈现出来的那种感动。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热泪盈眶。”蔡颖丽由衷地替丈夫高兴。

经营之路越走越宽

苦尽甘来,2018年,茶园终于迎来了一系列转机,经过不断诉求,公司领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同年,得泉红茶应邀参加上海茶叶行业协会的评选,这第一款上海本地茶顿时引起了茶叶专家们的热议争论,最终,从2000多家送评的茶叶中脱颖而出,一举摘下了含金量最高的行业推荐特色茶荣誉,得泉红茶在上海声名鹊起。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沪枫茶园背靠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优势开始凸显,好消息不断传来:上海交大等院校在茶园设立国家十三五高品质茶种植加工试验示范基地;枫泾镇也大力支持茶园建设,拓宽紧邻茶园的交通主干道,并对茶园升级给予了数百万元的配套设施;张杰还先后被评为2019年金山区的“鑫工巧匠”“工匠大师”,荣获上海商业“优秀”创业企业家提名奖;得泉红茶入选“2020上海特色伴手礼”,进出口博览会用茶……夫妻俩也一步步把农业和观光休闲结合到一起,将茶园打造成沪上首个茶文化旅游基地。2020年,沪枫茶园的营业额达到了一千多万元,成为枫泾镇的一张新名片。未来,随着上海乐高乐园在茶园周边落地,茶园价值还将进一步提升,包括研发“茶元素”衍生品、试水浸润式文旅项目、打造长三角“小众茶”集散地等等,从单一的种植园变成了农旅基地,沪枫茶园的经营之路越走越宽。

回顾创业路,张杰满怀感慨:“我感谢经历的苦难,我也感谢自己的坚持。”蔡颖丽则这样形容丈夫:“他是因为爱才执着,才会把不可能的事情当可能去做。”如今,一个个不可能,慢慢成为了可能,夫妻俩更确信,自己的上海茶园梦,终会迎来美好的结局。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