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文学沙龙>
泉州古书院:荣光重现 顺时而变
2020-07-01 11:27: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润物无声·古城悦读”公益阅读计划内容。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摄


复建后的小山丛竹书院古朴典雅。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摄

泉州把古代书院复兴作为文化建设、文化惠民的重大工程,通过赋予古书院新的时代内涵,推动城市文化升级

泉州古书院:荣光重现 顺时而变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文/图)唐代至清末,泉州共建有73所古代书院,集中分布在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惠安等地。如今的古书院,已成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化符号与独特元素。

在坚持古城复兴“内修于心,外修于形”的总体策略指导下,泉州市根据“提质、惠民、兴文”等原则,开启首批11所古代书院的复建复兴工作。“此举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提升行动项目,将打造成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发展的整体方略,复兴工作成果力求惠及人民群众。”泉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古城办主任李伯群说。

一院一案 打造综合惠民书院

盛夏时节,来到位于泉州古城区的小山丛竹书院,翠竹掩映、古朴静谧。

小山丛竹是“泉州旧八景”之首。这里有三位文化名人的遗迹:唐代为纪念“闽文之祖”欧阳詹,建有祀詹祠堂不二祠;北宋在祠旁筑屋为小山丛竹书院,南宋朱熹多次莅院讲学;近代弘一法师曾在此讲经题字,其驻锡泉州最后的居所晚晴室就在小山丛竹书院旁。小山丛竹书院与泉山书院、石井书院、欧阳书院等并称温陵四大书院,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备受文人的尊敬和景仰。泉州四大名著《四书蒙引》《四书存疑》《四书浅说》《四书达指》,皆孕育于此。

去年,小山丛竹入列泉州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项目,小山丛竹书院也成为泉州市首批11个复建复兴的古书院之一。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小山丛竹书院在遗址上直接修复,基于保护、还原的出发点和打造精品文化园林的初衷,设计组走访了泉州规划专家顾问组、方志委、博物馆、民间文史专家等,搜集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保护修缮方案基本还原了小山丛竹的历史风貌。古建建造部分则邀请了闽南古民居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团队设计建造,“修旧如旧”的手法则力求重现当年风貌。在园林构建方面,成立专家组,从苗木选择、配置、树型等方面层层把关,在保留院内原有乔木的基础上,打造了以竹为主的核心景观。

历时一年多,小山丛竹书院复建一期完工,和周边的不二祠、晚晴室等一起,以文化公园的新姿重现世人面前。

不同的书院有着不同的复建形式。有的在遗址不远处择址新建,如招贤院、宝海庵书院等;有的则结合现有空间进行书院植入,如在府文庙旁边开设正音书院,拟利用清源山现有房屋植入欧阳书院……复建将结合遗址周边遗存、现有建筑等实际,加强功能拓展和提升,完善配套设施,切实打造成综合性惠民书院。“泉州把古代书院复兴作为泉州文化建设、文化惠民的重大工程,将采取‘一院一案’建设方式,根据各个书院的不同情况、建设内容和规模,在规划设计方面保留特色,强化建筑空间功能布局,营造时代氛围浓郁的文化气息。”李伯群说。

顺时而变 古书院引入新业态

在泉州市文庙蔡清祠旁,复建一新的正音书院吸引了很多孩子和家长。在这里,快速阅读公益体验课和“正音领读者”征集活动正在进行。

“正音书院是泉州市首个复建完毕并投入运营的古代书院,这也是我们盘活国有资产,复兴古城文化的一个举措。”泉州市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龚志阳告诉记者。

正音书院是清雍正年间为矫正语音而成立的语音训练班,泉州共设立了4所正音书院,分别位于百源庵、承天寺、奉圣铺和铁炉铺。百源庵的正音书院本不在此,但离府文庙这个古代教育殿堂的位置较近,于是在这一空间复建正音书院。

记者在正音书院看到,这里不仅有古代私塾式的学堂用于教学活动,还常设了教育类的电台节目入驻,新华书店亦入驻于此,是一个多元立体的公益阅读空间。

“我们希望活化利用正音书院,使之成为泉州阅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泉州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基地。”龚志阳说。此外,这里也将开设闽南民间习俗用语、闽南语等相关的课堂,肩负新时代的传承责任。

历史上各书院的文化属性不同,功能定位也各不相同。泉州市结合现代业态融入空间布局,讲好书院故事,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通。比如,正音书院结合“润物无声·古城悦读”公益阅读计划,打造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基地;“小山丛竹”定位为历史文化公园,将通过空间的内容展陈和主题文化活动,使其成为解读泉州历史,传播泉州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欧阳书院依托清源山深厚的人文和多媒体互动形式,打造以名人学堂为主题的人文空间。

“书院复建后必须通过适度的运营,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龚志阳表示,泉州文旅集团积极探索以准公益模式来管理和运营,既可以向公众公益开放,又能用现代人喜欢的方式,植入一些培训、文创等商业运作,拓展书院的功能。通过各方与书院形成互动,将书院打造为古城文化新名片,融入城市文化发展的整体方略,惠及广大市民。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