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闽北要闻>
政和:“企业需要这样的科技特派员”
2019-06-20 15:29:5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林强  

12日,在福建品匠茶居科技公司工业设计中心,张富强带领科技工作小组成员探讨竹教育装备产品的优化设计工作。

张富强是政和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政和竹产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多次作为科技特派员被派到乡镇、村场,为林农服务。2007年9月,他来到政和品匠公司担任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带头制定行业标准、引导企业品牌建设,助力企业做强做大。

带头技术攻关

2007年冬,品匠公司第一批价值200多万元的竹制茶具投放北京市场不足一个星期,就出现大量的开裂,北京客商要求退货。这对于一心想开拓北方市场的品匠公司来说,打击太大了。

怎么办?放弃北方市场,舍不得;想解决开裂问题,却找不出源头在哪。刚派到品匠公司不久的张富强得知此事,立即与公司董事长李启辉商量对策。

2008年元旦刚过,张富强就与公司技术团队组建了科技工作小组,建立实验室。他们从竹材采伐、生产工艺、仓储运输、气候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室对样品进行检测。几个月后,产品开裂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北方干燥的气候环境是主因,产品混用了不同年份、不同密度的竹材板也会造成产品开裂。

病因找到了,就好对症下药。首先,公司将生产原料的竹材板严格按照年份分类,同批次产品采用相同年份的竹材板;公司进行了技术改造,建立恒温室,在产品拼装前模拟北方干燥气候,改变竹材伸缩结构,有效解决竹制茶具运到北方造成开裂的问题。自此,品匠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能自主生产适应北方气候的竹制茶具企业。2008年5月,公司第二批产品再次销往北方市场,没有再出现开裂现象。接下来的两年内,品匠公司逐渐开拓了北京、济南、沈阳等地市场,北方市场的销售额也占了公司销售总额的30%。

制定行业标准

如何规范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摆在张富强面前的又一难题。

此前,品匠公司原材料采购、生产环节、产品合格检测入库没有统一执行标准,产品质量不稳定。对此,张富强邀请科研机构及县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帮忙,2008年9月底,完成了公司产品企业标准。

2009年3月,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以张富强、李启辉、杨忠、何顺昌等人为组员的标准制定小组,以品匠公司的企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的福建省《竹茶盘》地方标准于2010年10月颁布实施。从此,政和竹茶盘生产有了地方标准,政和竹艺加工企业迅猛发展,从最初的一家竹筷厂发展到2010年的46家。当年,全县竹业产值达5.1亿元。

2015年1月,由曾钦志、周建波、张富强等11人组成的团队受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委托,在福建省《竹茶盘》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着手修订《竹茶盘》全国林业行业标准,2017年8月,《竹茶盘》送审稿通过了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审查。

引导品牌建设

标准有了,质量也稳定了,企业要做强做大,还要靠品牌。张富强的想法与李启辉不谋而合。

“我们的产品到消费者手中前,要先过经销商这个环节。”李启辉说,当时多数经销商不愿意接受印有厂家标志、电话号码的产品。为了使“品匠”品牌能烙在消费者心中,公司宁可放慢脚步,也不签不利于品牌推广的订单。

据了解,张富强多次带队参加“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厦门投洽会、武夷山茶博会等活动,对外宣传展示公司产品及企业形象,引导企业创建品牌,打造龙头企业。

近年来,品匠公司先后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竹业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2017年,公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8年,公司被认定为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从年产值30多万元的小企业到年产值上亿元的竹业龙头企业,张富强见证了品匠公司的崛起历程。

“科技特派员实实在在帮助我们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带来了创新发展思维,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启辉有感而发,“公司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科技特派员的汗水与心血,企业需要这样的科技特派员。”(曾大龙)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