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福建新闻>
安贞旌鼓:鼓声响彻千年,雄心揽怀世界
2019-03-20 16:09:3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林强  

永安市槐南镇打造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福建日报通讯员 罗联永 摄

东南网3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罗联浔 魏兴谷)

近日,初见永安市槐南镇文化站站长罗志杰,他就带着记者参观他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安贞旌鼓。

“安贞旌鼓有近千年历史,是当地人的护家镇宅之宝。”罗志杰说。

去年6月,2018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召开,安贞旌鼓作为民间文艺的代表亮相,引来世界的目光。

从镇宅之宝到走上舞台,作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贞旌鼓,培养起一支半职业化队伍,带着当地多个民俗文化项目一起闯出深山,实现自我造血。

意外走红

据槐南镇江王祠李氏族谱记载,安贞旌鼓是军中的战鼓,因与作战的旌旗并用,故称“旌鼓”,主要分布在永安市槐南镇,并以该镇南山村为主。

安贞旌鼓起源于唐代,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猛虎行·肠断非关陇头水》记载,“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相传,李渊的第二十个儿子李元祥,被封为“闽越江王”,因为安史之乱逃难至槐南镇皇历村,后人建李氏祠堂“江王祠”,供奉李渊及李元祥。也因逃难时将战鼓带至槐南,战事期间,开战前必先祭鼓,以鼓声激励兵士奋勇杀敌,同时,也用于将士凯旋后欢迎庆祝。随着军卒在当地安家立户,旌鼓也随之传至民间。罗氏后裔缅怀先祖军功,将旌鼓世代相传,祖祖辈辈极其崇拜和信仰,形成鼓俗,延续至今。旌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仰之物,成为槐南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氏家族世代遵循祖训:建房必建鼓,每房都备鼓。故将鼓称为“房心”,供奉在房屋最重要位置的正厅大堂之上。

整套安贞旌鼓由一面大鼓、一面小鼓和铓锣架、铓锣和小磬组成。鼓身漆黑,鼓心涂红,黑红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寓意阴阳和谐、天人合一。千百年来,每逢春节、元宵节,列队绕村敲打小鼓,祈求祝福。永安旧县志记载,上元节期间,当地人“迎灯迎神,以为祈禳,竞妆灯戏为乐,鼓吹之声不绝,约前后五日为度”。

1998年元宵节,槐南镇南山村一支60人的安贞旌鼓队到永安市参加踩街活动,引起关注。

2002年,永安市举办首届“福建·永安笋竹节”,选定安贞旌鼓作为开幕式节目。“安贞旌鼓源于战争,有气势,特别合适大型表演。”永安市博物馆馆长、时任槐南乡文化站站长的罗旌灌回忆道,乡里很快下决心打造安贞旌鼓特色文化品牌,请来文化专家指导,投入20万元重新添置了鼓面直径更大的大鼓,以及中鼓等设备,对原始鼓乐进行创意改编,重新编排动作和队列,挑选了120名南山村青年,训练两个多月。

“大多是两夫妻一起来,利用晚上时间,自己带鼓,义务训练。”十多年过去了,53岁的领队罗生娣还记得,大家都很有激情,有的人田里回来顾不上煮饭、喂猪就开始练。单她自己就打坏了两面鼓、四根鼓棍。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参加“中国魅力城市”评选活动时这样评价安贞旌鼓:外黑内红,黑色代表“水”,红色代表“火”,内和外顺,在红与黑的厚重中透露出和谐之美。

“包装”后,安贞旌鼓自此走红。同年,安贞旌鼓队被吸纳为福建省民间艺术团民俗表演队成员,2007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参与电影《竹乡鼓声》拍摄,2012年参加福建省农运会开幕式,2014年、2018年槐南镇因安贞旌鼓在连续两届评比中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  2  3  4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