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文学沙龙>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发现木构水井和窑址等遗迹
2018-12-05 15:53:1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林强  

新华社长春12月4日电(记者周长庆、刘硕)记者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在近日结束的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2018年度发掘项目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金代的木构水井、窑址和神庙排水系统等遗迹,为进一步探明神庙的形制、结构等细节提供了重要依据。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原名宝马城)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的高敞台地上,距离长白山天池约50公里。该遗址曾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考古队领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赵俊杰介绍,今年是考古队对长白山神庙遗址连续第5年进行发掘,发掘总面积900平方米,主要揭露了环绕主体建筑的部分东侧廊庑和一处水井。发掘中还发现了神庙遗址外围的两座窑址,出土了鸱吻、筒瓦等建筑构件和铁器、铜器等文物。

在对神庙廊庑东南角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廊院内排水系统的出口,是砖砌涵洞形式。排水系统出涵洞后在廊院外又转为明沟,按地形转向东南,通往院墙东南角整个神庙的排水系统出口。赵俊杰表示,这一发现对探明神庙整体排水系统的走向、构造、连接方式等至关重要。

考古人员在神庙遗址内东南部发现了一处古井遗址。经过清理和下井探摸发现,水井为方形井干式,深11.2米,以榆木条围砌,形制基本完整。赵俊杰认为,这口水井应当是神庙的水源。从其现状来看,可能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好的金代木构水井之一。

考古人员在神庙遗址的院墙东北角发现了成组排列有序的筒瓦堆积,应该是为修缮神庙而预先存放瓦件的备品库。在遗址东墙外200米处,他们还发现了两座窑址,均为马蹄形,二者形制可互为补充,产品丰富。窑址及其废弃堆积清晰全面地展现了当时陶窑的形制、产品种类与装烧方式,在全国同类遗址中并不多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掘这座遗址,吉林省专门拨付资金,今年由吉林省文物局指导、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建立了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考古工作站,将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长期在此进行研究。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