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闽北要闻>
聚力朱子文化复兴 打响朱子文化品牌
2018-09-05 10:39:0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林强  

5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社科联承办的新一期朱子文化讲坛报告会在南平大剧院开讲,来自清华大学国学院陈来院长将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朱子其人其学与其现代意义”的精彩讲座。开办朱子文化讲坛,是我市努力探索宣传弘扬朱子文化,精心打造朱子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加强朱子文化保护建设、打响朱子文化品牌上不遗余力、驰而不息。

在主导中引导 将朱子品牌亮起来

南平是“朱子故里、理学摇篮、闽邦邹鲁”,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复旦大学教授蔡尚思曾赋诗:“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加强朱子文化保护建设,聚力朱子文化复兴,打响朱子文化品牌,南平既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这是全市上下的共识,也是全市协力拼创的方向。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致力于旗帜鲜明的主导推动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确定专人抓落实,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安排专项经费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两会”提交关于加强朱子文化保护发展的提案、议案,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各方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朱子文化的保护建设。

2015年以来,我市先后成立了南平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南平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办公室、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

年初,市委对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市委书记袁毅亲自担任朱子文化保护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进一步明确了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工作的任务。

在保护中传承 把文化遗存留下来

作为一代理学宗师的代表人物,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谓“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而如何守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市有了不少的探索。

2015年,市政府组织文化、文物、旅游、住建等相关部门单位,结合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朱子文化资源普查,造册汇总,做到门类细、底子清,夯实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基础。

去年,作为我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也是全国第一部有关朱子文化的地方法规——《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下文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为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条例》出台后,我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多措并举,保护好历史印记,让朱子文化遗存留得住。

上月底,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南平市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名录。至此,五夫镇屏山书院遗址等69处朱子文化遗存(不可移动遗存61处,可移动遗存8件/套)纳入依法保护体系。接下来,我市将适时组织开展朱子文化遗存深度挖掘,重点对与闽北有关的理学重要人物的不可移动遗存、可移动遗物进行再次调查与梳理,不断夯实我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基础工作,进一步推动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利用的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强建设修缮工作,在丰富传承载体上“下功夫”。延平书院、建瓯五经博士府、建阳考亭书院、武夷山紫阳楼、朱子文化园、政和朱子书院、武夷学院朱子学院等项目持续推进,初步形成了朱子文化基地群。

在交流中发展 让朱子文化活起来

朱子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市不断加大普及力度,打造对外交流平台,着力于朱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朱子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2017年出版发行的“朱子文化系列读本”已分别进入到党政机关、市民阅览室及南平十个县市区在内的16所学校中试行。朱子成年礼、朱子敬师礼、朱子婚礼、朱子祭祀礼活动已分别举行1至2年,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我市还准备将朱子成年礼、朱子敬师礼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朱子祭祀礼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力争做到“南平样本·国家标准”。

“海峡论坛——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六届;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大型歌舞《朱子之歌》已赴台、港、澳和马来西亚等地演出;《朱子文化》杂志已发行到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这些都为我市对外文化交流,加强朱子文化保护建设,打响朱子文化品牌不断添砖加瓦。

此外,南平市还积极探索朱子文创产业、文旅产业发展的路子。通过创新设计朱子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朱子茶、朱子扇、朱子家宴等带有朱子文化符号相关产品的创意研发,推介地域特色产品,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带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推进绿色发展。(陈冰倩)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