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100个人中就有3个人看过她的作品,这个成绩全世界绝无仅有,王潮歌也由此更被人们称之为‘现象级导演’。”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计划用两年时间研究实景演出这一特有文化现象课题。对此,王潮歌表示:“在我之前确实没有做实景演出的,拿实景当舞台本不足为奇,但将山川、河流变成和演员一样的同等演出元素这是绝无仅有的,是‘印象’系列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的先河,随后的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系列也是如此,开创了中国室内情景体验演出的先河。” “另外,作为一个导演,王潮歌的每一部作品是严肃的艺术之作,她不重复,不迎合,关注时代进程,关注观众感受;在她的作品中,充分地体现了民族特征,赞美民族精神,在这个讲快餐文化的时代,这种精神太难能可贵了。”这位业内人士感叹道。 据了解,与其他类型演出不同,“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的演员与工作人员都是非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遇山是山民,遇水是渔民……都是生活在当地最最普通的人,经过王潮歌导演的严苛专业训练后,就组成了一支极具爆发力与凝聚力的演出队伍。 “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作品能够如实的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与生活风貌,要让观众看到当地真实的生活状态,用作品的真诚去打动人。”王潮歌介绍,正在紧张排练的《又见·马六甲》作品就真实的反映了当地的民族风情,把各民族的生活状态融合得恰到好处,比如在当地生活了五六百年的华人就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她要用作品去赞美当地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盛况。 据悉,7月7日《又见·马六甲》即将进行全球公演,目前剧组正在紧张的联合彩练过程中。 “我们每天都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最让我揪心的事就是每天排练现场都会有人出现晕倒的情况。”“不过,马六甲的演员们非常热情,他们表演起来会非常嗨,热情到过头,我们需要适时的把控一下节奏。” 王潮歌笑道。 据悉,在本届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标准中,除了具备标志性、导向性、创新性、示范性、发展性以外,还有一条就是引领性,即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融合的典范,而王潮歌导演的《又见·马六甲》,正是这一时代性命题的践行者。 “一个作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的,是要给子孙后代看的。”王潮歌表示,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行走,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探索切合普通大众的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共同话语、价值认同、人文性格,对于当选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是当之无愧的。 “这个奖颁给我就对了!” 王潮歌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