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 文学沙龙
此中真意 欲辨忘言 ——浅析《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2018-03-27 08:58:1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林强  

罗安琪

1968年,带着长子克里斯,罗伯特·M.波西格从美国中西部的南达科他州艾伦代尔出发,一路骑行,途经八个州,历经十七个日夜,最终到达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寻获“良质”,重获灵性,完成了一场心灵救赎和疗伤之旅。

全书以骑行见闻及自我反思两部分交替穿插叙述而成。无论是摩托车骑行,抑或是本书撰写,皆为波西格自愈之药。未曾想到,此书之效用亦惠及世间千万人。其疗效等同于梵高的画、贝多芬的曲、莎士比亚的剧。斯蒂芬·威廉·霍金曾感叹道:“我的作品《时间简史》能和这本书相提并论,使我甚感恭维。”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20世纪的美国,崇尚用理性解决所有问题,科学技术进一步物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波西格意识到,理性有时无法解决他所面对的所有问题。

人生是一场修行,波西格的功课在于寻求自身所处时代的答案。因此,他得自己探寻一套法则,无论是与自己相处,还是与这个世界相处。诚如尼采所言:“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般雄心壮志,绝非轻而易举能达成。

波西格真诚而执着,当他发现问题,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绕过问题、无视问题,他满心满脑的都是想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即使这是哲学上的难题。他试图和整个西方思想体系抗衡,避免落入亚里士多德的国度中。形而上的思考问题,于常人而言,是不知、不能、也不愿面对之难题,但是,于波西格而言,此乃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症结所在,如避而不谈、悬而不决,生活于他,混乱不堪。

只是,哲学的命题过于庞大,不执著难以找到解答,过于执着却极易因思考过度,以至被自己纷乱的思想所压垮,直至丢失自己,进退失据,终成两难。最后,探求者极其可能被自己巨大的孤独、混乱与绝望所吞噬,毫无反击之力。

波西格也未能幸免。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几进几出精神病院,共被迫接受电击疗法28次。欲速则不达。如此过度思考,精神难堪重负,终于,崩溃无助,从而不得不被迫转而解决自身的精神问题

尼采疯了,波西格也疯了。

“斐德洛,他是古希腊的……一位修辞学者……主要的工作是研究写作,他生活在理性被发现的时代。” 波西格是这样向友人解释“斐德洛”。实际上,“斐德洛”就是曾经的波西格,是患上精神疾病前的波西格,或者说,是接受电击治疗后,他丢失的那一部分自己。从此,“斐德洛”像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从自身被迫剥离出,热衷于思考解决形而上学问题的自己,看似在眼前,却如此遥远,恍若隔世。

融汇中西,觅得“良质”

一路骑行,万里长旅,最终,波西格寻得内心的平静,也获知了答案——“良质”。

波西格取得的真经“良质”需途经《希腊人》的“卓越”。

“是什么使希腊的战士表现得这样神勇?”季多在《希腊人》中提出这样的疑问。“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责任感——对别人的责任感,而是对自己的责任感。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被我们翻译成伦理道德。然而,希腊原文却是卓越……这个词有许多值得讨论之处。它贯穿了希腊人整个生活。”卓越,是对自己的责任感,也是接近“良质”的有效途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唯有不断精进,不负自身,才能触及“良质”。

波西格取得的真经“良质”如同佛家的“禅”。

佛祖拈花,摩诃迦叶微笑,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禅宗始于此。拈花一笑,衣钵相传,皆因“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够用言语描述的已非“禅”。换言之,“禅”如同空中的月亮,所有的经书传道好似指向月亮的手指,若把手指当作月亮,实属本末倒置,可笑荒唐。波西格所谓的“良质”亦是如此,看是不可言说,实因妙不可言。正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波西格取得的真经“良质”亦如道家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妙之道,不可名状。受到《道德经》的启发,波西格对“良质”进一步进行解释:“他所提倡的良质就是这里所谓的道,是所有宗教的原创力,不管是东方还是欧美,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是一切知识,是所有一切。”

无论是佛家的“禅”、道家的“道”,抑或是波西格所谓的“良质”,皆为同一物质的不同名称,可视之为万物之源。因此,“良质”是无法被定义。而看似可定义的“卓越”,是通往“良质”的管道,不是“良质”本身。波西格又补充道:“但是即使良质无法界定,你仍然知道它是什么。”所谓的妙不可言大致如是。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物我两忘,追求卓越

“佛教的禅宗提倡打坐,就是要使人物我两忘。而我在所提到的摩托车维修问题上,你只是专注地维修车子,就不会出现物我对立的情况。一旦真正地投入了工作之中,就可以说是在关心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关心的真正意义——对自己手中的工作产生认同感。当一个人产生这种认同感的时候,他就会看到关心的另外一面——良质。”

在波西格发现“良质”之后,他试图构建一个良性循环圈,将情感注入摩托车维修,不再将其视为机械简单的物理维修,而视之为艺术,提升摩托车维修的认知高度,进而增进维修者的专注力。由此,维修过程成了修心历程,使维修者对维修这件小事产生某种程度上的认同感,建立起人与物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激发维修者的热忱与进取心,从而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如此循环反复,在油然而生的认同感中,得见“良质”流转。

“所以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让自己不要和工作环境疏离,在做其他的工作时也是同样的。”

内心平静,易得真知。当今社会所推崇的“工匠精神”抑是如此,以恭敬心对待手中物,将其视为艺术品,才为其真正成为艺术品提供了可能,也为自己成为艺术家提供了可能。专注其中,物我两忘,最后,不知是人成就了物,抑或是物成就了人?确切地说,这是一个相互完成的过程,物我成就了彼此,物在人手中成为艺术品,人因物成为艺术家,互相成全,美美与共。

态度决定一切,由一个人对待一件小事的态度,极有可能推断出其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将卓越当作一种习惯,进行灌溉、悉心培育、呵护成长。刚开始我们养成习惯,而后习惯造就我们。所以,需致力于让卓越成为一种习惯。

当将每一次维修视为艺术,养成习惯,形成惯性,也会将自己的人生视为一件艺术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活出自己的璀璨夺目。

科学到了最后就变成了艺术,理性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用感性思维来应对。除了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人类还拥有想象力、创造力。

健康是一种麻木,幸福也是一种麻木,只有苦难才能让人深刻。不破不立,打碎一个自己,又重塑一个自己,像凤凰浴火涅槃重生一般,波西格所选的路注定荆棘密布、步步惊心,终于,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人生修行中完成自己的功课,寻得超越自身时代的答案,与自己和解,与斐德洛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