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 闽北要闻
南平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8-01-08 09:54:3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2017年,光泽县立下“军令状”:当年实现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村财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实现10个以上贫困村脱贫退出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退出。

2018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提出在全市率先实现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摘帽的光泽县是否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

事实说明一切:2017年,光泽县实现2958人稳定脱贫,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量全覆盖,实现贫困人口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实现所有贫困户享有分红收益,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10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光泽县的脱贫成绩是我市脱贫攻坚“乐章”中的一个音符。我市贫困面比较广、贫困程度比较深,顺昌、光泽、浦城、松溪、政和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历届党委、政府都将脱贫攻坚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去年,我市认真落实年初市两会定下的脱贫目标,紧紧抓住中央和省上支持力度加大的机遇,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围绕强县富民目标,坚持“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结合“百日攻坚战”和“四比六促”活动,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家乡美 产业兴

“新村环境好,而且学校就在家附近,孙子孙女上学方便,孩子外出打工、上班也很方便。所以,我们住进新村就不想走了!”家住顺昌县大干镇大里新村的尤鹤兴老人说。

大里新村是当地政府在集镇边规划建设的一个灾后重建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新村里一栋栋整齐的楼房鳞次栉比,电网、电视信号、手机信号全覆盖,幼儿园、中小学、医院、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既挪“穷窝”,又拔“穷根”,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这是造福工程长远推进的根本。根据中央和省上的部署,我市结合实际,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把造福搬迁工程与城镇化建设、灾后重建、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好群众“不愿搬”的问题;科学规划建设,解决“搬哪里”的问题;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解决“怎么建”的问题;完善管理机制,解决好群众“怎么处”的问题;拓宽群众致富渠道,解决好群众“怎么富”的问题。积极引导偏远乡村贫困群众向中心集镇迁移,从根本上改善教育、文化、就医、就业等条件,从而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政和县因户、因群体精准施策,以“企业+”、“金融+”、“合作社+”、“大户+”、“电商+”等模式,覆盖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光泽围绕“产业+扶贫”建设,抓好一批产业和就业重点项目,推广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建设、新兴电商发展等产业扶贫模式,提高产业和就业扶贫实效,确保贫困群众脱贫实现可持续。建阳区依托丰厚的绿色资源优势,以生态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自主创业……

同时,我市以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帮助农民解决种苗、技术、资金、销售等问题。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努力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328家、家庭农场964家,带动周边贫困居民和低收入农户超过30万户。

脱贫,希望满满;攻坚,力量所在。在探索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攻到点上、攻到根上,为老百姓选准一条又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生活好 精神足

昔日的浦城县山下乡小溪村是偏僻贫困村的典型代表,村子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极为不便,发展举步维艰。如今,新建的小溪新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掩映,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文化读书室、灯光球场、体育健身场所、家庭宾馆等配套设施完善。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李福英兴奋地说:“全托国家扶贫政策的福,让我们也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我市在扶贫方式上不断创新,加强党建扶贫,实施股权扶贫,探索保险扶贫,拓展就业扶贫,推动实事扶贫,精准发力提升扶贫成效。

去年,我市紧盯任务目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用“绣花”的功夫,切实做深做细扶贫工作。全市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4亿元,市本级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463.69万元,比增96.11%;农村低保标准由家庭年人均收入2650元提高到3750元,超出省定扶贫标准;全市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投资6.01亿元,竣工13429人,超额完成省上安排任务;全市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光泽县和178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政和县镇前镇下圆村贫困户高基平告诉记者,2015年,村里帮他担保贷款买牛,还带他去学养牛的技术。去年10月,他将养了三年的小牛卖了,加上10多亩玉米田的收入,不仅还了贷款,还盖起三层半的新房。

“在家门口就能找医生看病,政府真是把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邵武市下沙镇胡书村的黄德明老人患有肺心病、脑梗,行动不便。镇卫生院为他建立了健康档案和医生联系服务制度。一发现老人家有头疼、咳嗽、发烧现象,卫生院就及时通过乡村两级医生联动机制,由卫生院医生为其开具处方,签约乡村医生提供送药上门服务。

顺昌县创新模式,依托乡镇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拓宽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县19家机关企事业食堂、16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95户贫困户建立联系卡制度。贫困户只需一个电话,帮扶对象将按照优惠价对滞销农产品进行收购,直接配送至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洋口镇沙墩村贫困户王谦荣就是受益者之一,年过花甲的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盖房不用愁,遇上困难有人管,不到一年,我家就住进宽敞舒适的新房。”武夷山市上梅乡贫困户胡长富站在前不久搬进的新家门口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树信心 鼓干劲

扶贫先扶志。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的最大障碍,从志气、知识、信心上帮扶贫困户,破除其“等靠要”思想,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保障。“扶志”,就是要把贫困户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把“内因”激活起来,脱贫的腰杆才会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

正是因为对脱贫充满了信心,松溪县祖墩乡上下店村的贫困户蔡万真去年顺利摘掉了贫困帽。今年62岁的蔡万真右脚残疾,妻子常年患病,行动不便,全家四口人的收入仅靠几亩田。“去年,我拿到国家造福工程的补助金,加上卖羊的收入,不仅还清了村里帮我垫付的买宅基地和盖房的钱,还有剩余。女儿还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子是越来越好!”

“信心是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动力。乡、村干部帮扶,不仅仅是简单的送送扶贫物资,更要转变贫困户的观念,树立信心。”祖墩乡党委书记陈建斌说,“蔡万真脱贫的愿望很强,也有自信。在他需要的时候,党委政府无疑是他在脱贫路上勇往直前的坚强后盾。”

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只有真正让老百姓转变思想,重视教育,争当劳动模范,拥有勤劳致富的思想和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要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型农民。去年,我市开展“雨露计划”培训9785人次,下达补助金257万元。累计完成春潮行动任务26581人次,互联网创业从业人员培训10222人,推荐就业7051人次,793名贫困户在公益岗位就业,24名贫困户在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岗位就业。

“农忙时在家耕地务农,农闲时就到客户家里做月嫂,农活、工作两不误,家里的老小还方便照顾。现在,我每月的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小日子别提有多红火了。”在松溪县家政实训基地接受免费培训后,贫困户刘月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说的话很实在、很自信。(卢国华)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