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顺昌新闻网> 闽北要闻
打武夷秘境品牌 做文化旅游文章
2017-12-15 11:16:0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林强  

绿色,是黄坑深厚的底色。境内山峦叠嶂,千峰竞秀,溪壑纵横,飞瀑流泉,形态各异的峡谷、瀑布、奇山、怪石、秀水与得天独厚的林海资源交相辉映,构筑起一幅迷人的百里山水画卷。

绿色,是黄坑守护的底线。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镇上下共识,绿色新兴产业风生水起,打造全域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是黄坑发展的引擎。近年来,黄坑镇围绕生态文化、朱子文化、畲乡文化、民俗文化、竹箸文化、红茶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展现一片新天地。

打好旅游资源品牌

闽江源头,出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一溪碧水,一路奔腾,蜿蜒穿越近百公里汇入建溪,形成了黄坑镇山重水复、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长廊。因有车在山中行、景随溪水流、人在画中游的感受,这条生态绿谷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百里画廊。

黄坑镇境内有林地50万亩,其中毛竹17万亩,素有“林海竹乡”“自然资源宝库”之称。曲涧清流如练,竹木青翠欲滴。因为是亚热带温湿气候,幻化出“杉阔翠竹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的美丽景观。

境内大竹岚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角怪故乡”,方圆19平方公里,生活着列入国家保护的白鹇、黄腹角雉、猕猴、云豹、大灵猫、小灵猫等珍稀动物。

位于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的朱熹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子乃一代理学大师,影响深远广博,有“春秋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之说,亦即“北孔南朱”之誉。

此外,黄坑镇还拥有“九天飞瀑”雷公口水库、太子岭明代石拱桥、“武夷天池”五福洋水库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形成了“飞来黄坑”、“梦归后堂”、“蔡沉缘说”、“神秘家族”、“太子石桥”、“枋得唐石”、“天子缘说”、“无缰耕牛”、“景定嘉禾”等九大之谜,吸引众多游客前往黄坑探秘。

如何让黄坑的旅游资源走出峡谷呢?近年来,该镇在旅游规划、景点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新招迭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编制完善旅游总体规划。从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做起。在闽北乡镇中第一个实施镇区主街道“白改黑”,使之成为一条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街区;建起了嘉禾音乐喷泉广场、朱子文化公园、集镇防洪堤休闲健身步道、集镇夜景工程、美丽乡村建设。黄坑镇由此先后荣获了“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

加速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黄坑镇坚持规划引领,构建起“集镇——中心村——特色村”的空间结构体系。打造处处有风景、时时见风景的全域大景区。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品质论高低”的发展理念,注重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新建了黄坑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朱子纪念馆(龙归堂)、朱熹墓附属保护提升工程、朱子文化牌坊,正在加紧建设考试祈福阁、半亩方塘、蔡沉读书斋、状元长廊、照壁、征诗长廊、朱子生平成长浮雕、朱子“四本”文化柱、风铃谷、紫藤隧道、风车长廊等。

做足生态旅游文章

全域旅游的建设,立竿见影地产生了旅游经济效应。

或采摘西红柿、黄瓜,或观光园嬉戏,或合影留念……东方红现代农业观光园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在这里,游客亲近自然,果农喜获丰收。

长见村是黄坑镇“因旅游而改变”的村庄之一。近年来,全镇各村争相依托茶叶、香榧、瓜果等特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推出农业生态观光游、农耕农事体验游、水果茶叶香榧采摘游、蜂蜜采割观赏游等,形成了“旅游+农业现代化”的新业态。目前,全镇共有乡村旅游村(点)50多个,旅游从业人员500多人。去年以来,全镇餐饮、住宿、交通、茶叶红菇笋干食用菌等农产品销售收入达6500多万元。

黄坑是茶叶大镇,种植面积2万多亩,高山云雾茶深受消费者青睐,丰富的茶资源“遇上”旅游后,焕发出蓬勃生机。和运成黄坑茶叶专业合作社策划打造了以“游千年茶马古道,赏万亩红茶风景”为主题的茶旅项目,景区以红茶文化传播、黄坑茶系列产品展示、茶旅购物为核心,打造了百年茶园、坳头高山茶园等10多个茶旅景点。

去年9月12日下午2时,阿里巴巴全网首次现场直播宋小蜜黄坑养蜂基地。宋小蜜集团有限公司于去年6月实地考察黄坑后,在三峡村中蕉溪建立了黄坑境内第一个养蜂基地,今年4月,签订了“宋小蜜·武夷鲜花谷蜜蜂小镇”项目投资意向书。黄坑镇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宋小蜜为龙头,发动广大村民大力发展“甜蜜事业”。

陈友顺,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 2013年,他在朋友的鼓励下,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近40亩的九龙山庄。在背靠重重竹山、紧挨潺潺小溪、毗邻千亩生态茶园的环境中,可餐饮、垂钓、体验、观光、住宿等,引得城里人纷至沓来。

铺开黄坑全域旅游发展的画卷,选择“旅游+”便“一棋得手,满盘皆活”的行业和领域不胜枚举:“旅游+工业”催生出了星星竹业、和家乐竹筷等旅游竹制工艺品;“旅游+农业”催生出了东方红现代农业观光园;“旅游+林业”催生出了长见、桂林、坳头等地森林民宿;“旅游+商贸”打造出了和运成黄坑茶叶专业合作社、筷乐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平台。目前,全镇有各旅游新业态(点)20多个,成为一道道旅游亮丽风景线。

深挖文化旅游内涵

一位哲人说过,没文化底蕴的旅游,就没有生命活力。

黄坑具有丰富的朱子文化、畲乡文化、民俗文化、竹箸文化、红茶文化资源,只要充分挖掘、宣传、包装,就一定能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

朱子文化。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朱熹与夫人刘氏墓位于黄坑镇后塘村,与老子墓、孔子墓、王明阳墓并称为“中国四大圣贤古墓”。每逢清明,世界各地的朱子后裔汇集于此,纪念先祖,场面盛大。每年到此拜谒朱子的游客近30多万人次。

竹箸文化。黄坑镇素有“林海竹乡”的美称,全镇拥有毛竹林面积17万亩,毛竹立竹量达2100万根。目前黄坑镇拥有竹加工企业大小80余家,年加工毛竹200余万根,产值超 3亿元。全镇竹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被誉为中国竹筷第一镇。

红茶文化。黄坑是个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自唐开元元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坳头村地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是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之一。正山小种为红茶之鼻祖,在17世纪以其特殊而迷人的香味驰名世界,远销欧洲数国,成为英国皇室御用饮品。

美食文化。与很多地域不同,黄坑外来人口众多,有莆田移民以及外省到此定居务农经商诸众,因此黄坑的菜系更加多样,口味也更加独特。今年三月,黄坑镇举办了首届美食大赛,参赛选手全部来自本地百姓,“舌尖上的黄坑”让各地游客赞不绝口。如今,黄坑大力推行“朱子鸿儒宴”、“黄坑野味餐”、“黄坑农家宴”、“黄坑移民餐”等四大菜系。

畲乡文化。黄坑镇三峡村是畲族民族特色村,每年“三月三”,村民都会蒸制乌米饭,合家共餐,馈赠亲友;举办舞会,集体对歌,欢度节日,像过春节一样热闹,吸引众多游客参与或观赏。

水域文化。黄坑镇境内水域资源丰富。五福洋水库蓄水600多立方千米,海拔高达800余米,是福建省地理位置最高的两大水库之一,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天然钓场。雷公口水库四周青山环抱、蓝天碧水、空气清新、景色怡人,观赏库水从80多米高的大坝倾泻而下,其雄伟景象足以撼人心魄。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响鼓水世界。

特色文化,成为黄坑一张张含金量极高的旅游名片,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2015年底,黄坑镇收获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名片。

趁此东风,两年来,黄坑镇自我加压,提出向4A迈进,把全镇打造成一个山水与村镇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的“大景区”的宏伟设想。

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镇党委、政府提出“123黄坑旅游”新思路,即重点打造一轴:三峡、九峰、桂林、长见、坳头景观带(鲜花谷);围绕两个点:打造文化重点(朱子理学、三峡畲族),打造生态重点(自然风光、水域资源);突出三片区:朱子林文化片区、三峡响鼓水上世界游乐区和桂林长见乡村旅游生态区。

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让村民们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桂林村村民利用原有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桂林为主题,建设古廊桥、修缮古民居,新建米砻湾旅游度假山庄、金斗客栈、望兴农家乐、台石仙境小舍、花桥民宿等6家民宿。

“小山乡办起了大旅游!”一位来自上海的摄影家徒步黄坑村镇,沿途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让他留连忘返。在数天摄影创作过程中,他不住地赞叹黄坑的山奇水美和文化底蕴深厚。

镇党委书记周春林说:“未来的黄坑镇,将牢牢抓住一核五片齐发展的目标,以集镇游客集散为中心,朱子林文化体验区、五福洋高端养生度假区、新历生态峡谷休闲区、武夷源生态保护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这五个片区辐射全镇,真正实现全域旅游战略目标。”

可以预见,黄坑镇提出的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而迈进国际漫城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实现。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顺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顺昌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顺昌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顺昌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国际国内